课件编号19635398

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44412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34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国有句俗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你能列举几位呢 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新课导入 教 学 目 标 一、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解释。 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增强 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三、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逐层深 入的论证的写法。 四、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含义 ;并从中受到教益。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孟子,名 ,字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 “ ” ,与孔子合称 “ ”。主张:“仁政”统一天下。反对暴政,反对战争。 轲 政治家、 教育家 亚圣 孔孟 子舆 2、作品介绍 《孟子》共七篇,记录孟子与其弟子的思想言论和政治活动等的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学常识 3、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guō sù yù pàn guǎ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宜于做某事的气候条件。 地利:地理上的有利形势。 人和:人事和谐,民心和乐。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众人的团结一致。 译读课文读出内容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围。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得:得到,获得。 译文: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 ,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条件了,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 有方圆七里的外城 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委:放弃。 去:离开。 城非不高也:城墙不是不高。非:不是。 池:护城河。 多:充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而:然后   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 ,粮食不是不充足,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理的优势比不上众人团结一致啊。 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 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山溪:泛指山河。 以:凭借,依靠。 故:因此,所以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封:疆界、边界。 固:巩固。  威:威慑,震慑。 译文: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得道者多助,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