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课时训练 沪科版 八年级上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下列科学技术不属于物理知识应用的是( ) A.航天技术 B.激光技术 C.信息技术 D.克隆技术 1 D 【点拨】 克隆技术是生物技术。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_____、_____和_____的自然科学。 物质 2 相互作用 运动规律 [2022·南通]青春期的女生声音变得尖细,而男生变得低沉,就其原因,王青同学建议可以上网查询。对于“王青同学建议可以上网查询”是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制订计划 D.进行实验 3 【点拨】 王青同学提出通过网络查询这种方法可以知道青春期的男女生声音的变化情况, 但是他们还没有进行查询,因此属于制订计划。 【答案】C 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 ①相信这种说法 ②建立新的假设 ③查找资料研究 ④亲自动手实验 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4 【点拨】 获取证据的方法很多,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相信这种说法”只是主观认为,并不能由此确定该观点是否正确。“建立新的假设”是提出另外一个新的观点,也无法确定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D 下列描述不属于科学精神的是( ) A.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 B.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 C.善于合作与交流 D.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绝不接受别人的建议 5 【点拨】 “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绝不接受别人的建议”会使自己盲目自信,实验时应该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并不断改正自己的观点补充自己的不足,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 【答案】D [2022·大庆]历史上关于光的本性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另一种是以托马斯·杨为代表的“波动说”,即认为光是一种波。 6 下列史实符合科学精神的是( ) A.鉴于牛顿在力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所以“微粒说”一定是对的 B.由于大多数科学家支持牛顿的观点,所以“微粒说”一定是对的 C.泊松以“波动说”为基础,结合数学知识推导出听起来特别荒谬的结果,所以“波动说”是错的 D.托马斯·杨用实验证实了光具有波独有的特性,所以“波动说”是正确的 【点拨】 牛顿在力学方面有伟大成就,但他提出的“微粒说”没有得到验证,所以不一定是对的;观点是否荒谬,应该以实验为基础,而不是听起来很荒谬;托马斯·杨用实验证实了光具有波独有的特性,所以“波动说”是正确的,故D正确。 【答案】D [2022·盐城]如图甲所示,细线上端固定,线按同一方向绕在轻质纸筒上,将纸筒从一定高度水平释放,发现纸筒在下落过程中偏离竖直方向。 7 小明认为纸筒偏离竖直方向的距离与细线缠绕的圈数和下落的高度有关。现设计了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种方案,实验时细线的长度相同且均匀密绕在相同纸筒上。四种方案中能验证猜想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点拨】 本题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纸筒偏离竖直方向的距离与细线缠绕的圈数和下落的高度是否有关。实验时细线的长度相同且均匀密绕在相同纸筒上,可通过剩余细线的长度判断细线缠绕的圈数,进而通过两个纸筒的高度和细线缠绕的圈数进行判断。①两个纸筒高度、细线缠绕的圈数都不一样,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不能验证猜想; ②两个纸筒高度一样,细线缠绕的圈数不一样,可研究纸筒偏离竖直方向的距离与细线缠绕的圈数是否有关,故能验证猜想;③两个纸筒高度不一样,细线缠绕的圈数一样,可研究纸筒偏离竖直方向的距离与下落的高度是否有关,故能验证猜想;④两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