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452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6次 大小:812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七年级,历史,上册,20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 cover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第20课 三国鼎立 1.概述官渡之战的特点,概括其影响,归纳曹操获胜的原因。 2.概述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归纳出曹操失败的原因。 3.描述三国鼎立的史实,说明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4.背诵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洲。 5.重点: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 1.官渡之战 战役 背景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 袁绍 和 曹操 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 200年  曹操——— 袁绍   曹操 以少胜多,大败 袁绍 ,随后基本统一 北方  想一想: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何能够打败袁绍 曹操实力不如袁绍,但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 策措施。如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又“唯才是举”,重用人才;实行屯田,发展经济等。这些措施不但使曹操的势力日益壮大,也赢得民心,加之他军事指挥得当。而袁绍虽然兵多粮足,却骄横跋扈,用人多疑。 2.赤壁之战 战役 背景 时间 过程 结果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 孙权 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在 江东 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 刘备 依附荆州刘表 208年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荆州,企图一统天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与曹操展开决战 孙刘联军在 周瑜 的指挥下,采用 火攻 ,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 想一想:孙刘联军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因为: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②曹操自恃 有20万大军,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③曹军战术错误,用铁链把战船连起来;④大敌面前孙刘两家精诚团结。 3.魏、蜀、吴三分天下 4.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一史实有何意义 加强了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立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兵力的多寡不 是唯一的因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政治因素,其次是战争指挥者的正确决策和指挥,战术运用是否得当。官渡之战曹操夜袭乌巢,烧了袁绍的粮草阵地。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运用火攻,烧了曹操的水寨并延及岸上兵营。这都是抓住了对方的弱点、出奇制胜的典型战例。 【探究问题二】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 是赤壁之战的影响。赤壁之战后,曹操实力削弱,转向经营西北。刘备逐步占有荆州大部分地区,接着又攻占益州。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并向岭南一带发展。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魏、蜀、 吴三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基本处于一种均势状态。南方和北方都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蜀国占据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和吴国占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为刘、孙的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使两国力量处于一种均衡状态。曹魏虽占有广大的北方,但北方经济因长期割据混战破坏严重,尚待恢复,短时间内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这就是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并维持了几十年的原因。 *【探究问题三】流传的三国故事中,曹操阴险狡诈,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这符合历史实际吗 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提示:受《 三国演义》的影响,戏剧舞台上曹操的形象是个白脸奸臣,这是被丑化的形象。实际上曹操博览兵书,精通兵法,戎马一生,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他为后人留下了《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为发展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作出了贡献。曹操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尤其擅长诗歌,留下了如《碣石篇》、《蒿里行》等千古传诵的名篇。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虽然他有阴险狡诈的一面,但纵观曹操一生,他功大于过。诸葛亮足智多谋,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流传的三国故事中,诸葛亮被神话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