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46475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教学设计(24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519309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9课,桃花源记,课件,教学设计,24张,PPT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 八年级 讲课题目:___桃花源记__ 章节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 学时 1学时 课标要求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桃花源记》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其次,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作者陶渊明在文中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百姓和乐的世外桃源,而当时陶渊明所生活的现实社会战乱纷争不断,苛捐杂税繁重,民不聊生。他借此阐释了自己理想中的美好社会,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学习本课时,要注重诵读指导,培养文言语感并且注意积累文言词语,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重点 1.译读课文,梳理思路。 2.研读内容,探究主旨。 学习难点 研读内容,探究主旨。 学情分析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初一学段已经认识了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文言基础仍比较薄弱,因此,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很差,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在课前先自己预习,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经历,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同时初二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仍缺乏阅读技巧,对阅读中的感受,还是处于表面的、浅层次的、被动的接受,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2.译读课文,梳理思路。 3.研读内容,探究主旨。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结合书下注释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生平。 学习策略 诵读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1.导课: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今天的语文课堂。同学们,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儿,其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了解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2.作者简介 学生简要摘记文学常识 以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导入,简洁利落,同时又以两个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 环节一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师范读课文。 要求: 1.听读课文,听准字音,把握节奏,做好批注。 2.对字音进行检测。 3.自由地朗读课文。 落实目标一: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受节奏。教师范读后检测学生读音准确率,强化字音识记。 环节二 译读课文,疏理思路。 师: 1.检测翻译情况。 2.为学生答疑,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指导学生进行文言字词的分类整理。 3.圈画文中关键句,梳理渔人游踪。 自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勾画疑难语句。 互学:对自译时存在疑问的句子进行交流。 展学: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答疑,小组派代表展示译文成果。 落实目标二: 理解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文言字词的整理能力。译文后梳理游踪,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环节三 研读内容,探究主旨。 问题: 1.结合文中语句说一说,桃花源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2.“处处志之”却“遂迷”,高尚之士刘子骥“欣然归往”却“未果”,为什么呢? 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呢? 补充背景:东晋末年是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社会黑暗,战乱频繁,百姓饱受战争的摧残,生活苦不堪言。陶渊明却无法改变这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