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47866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10988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南省,考试,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
    衡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新石器时代,我国中原及北方地区形成以粟为主,黍、大豆、水稻为补充的混合型农业生产体系;以黄河上游为主的西北地区,畜牧业占有一定的比重;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则形成稻作农业体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饮食结构不同 B. 地区交流的缺乏 C. 自然环境的影响 D. 生产技术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中原及北方地区、黄河上游为主的西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种植差异主要原因是受北方多干旱,南方多雨水等自然环境的影响,C项正确;饮食结构不同是因为种植结构的不同,排除A项;地区交流和农业种植关系不大,排除B项;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当时生产力水平差距都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2. 孔子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据此可知,他们倡导( ) A. 施行仁政 B. 教化民众 C. 隆礼重法 D. 敬天保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统治者应该用道德来教导民众,用礼教来约束民众,民众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孟子认为良好的政令不如良好的教育那样能获得民心。良好的政令使百姓畏服;良好的教育受到百姓喜爱。由此可知,二者都倡导统治者教化民众,B项正确;“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隆礼重法”是荀子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敬天保民要求统治者应 该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材料并未体现“敬天保民”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3. 从汉高祖到景帝,皇帝宗室被封为诸侯王的共四十六人,王子侯者二十七人,功臣侯者二百四十人,外戚侯者二十五人。汉初的分封( ) A. 促进了汉初经济恢复 B. 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 C. 维护了国家政权稳定 D. 埋下了地方割据隐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对宗室、外戚和功臣进行分封且人数众多,这使得地方势力逐渐增强,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D项正确;宗室外戚享有支配封国食邑的特权,不利于汉初经济恢复,排除A项;材料与抑制豪强地主势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汉初封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为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排除C项。故选D项。 4. 唐代在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州,其长官为当地部落首领,仍保持原有称号和权力,允许世袭,自理内部事务,但由朝廷颁发印信,唐的政令、刑律也推及到这些地区。其版籍(户口册)一般不上报户部,个别上报户部的,赋役也较轻。唐代羁縻州的设置( ) A. 适应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 B. 导致了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 C. 阻碍了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D. 减轻了各地民众的赋役负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其长官为当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