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48660

15 无言之美 课件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20068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无言,之美,课件
  • cover
(课件网) W Y N ZH M I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无言之美 了解作者 PART 1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了解背景 PART2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博大精深,涵盖了美、艺术作品、审美经验与审美人生等诸多核心议题。本文精选了朱先生围绕这些核心问题所撰写的部分精妙句段,旨在展现其深刻的美学思考。言语虽有限,然其意蕴却无穷无尽。那些深邃的意蕴,正是通过这有限的言语得以传达,故而诸多深意,皆在不言之中悄然流露。美,并非仅存在于已展现的片段之中,更在于那未曾展现却含蓄无尽的广大领域。这便是所谓无言之美,一种超越言语、直击心灵的深邃美学境界。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体系涉及美、艺术作品、审美经验和审美人生等基本问题。本文选取了朱先生围绕这些问题所写的一些句段。言有尽面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无言之美。 生字词 PART3 意蕴(yì yùn) 附丽(fù lì) 姑且(gū qiě) 蛾眉(é méi) 寂寥(jì liáo) 谚语(yàn yǔ)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轻描淡写(qīng miáo dàn xiě) 栩栩如生 (xǔ xǔ rú shēng) 目不忍睹(mù bù rěn dǔ) 信手拈来(xìn shǒu niān lái) 词语解释 PART4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01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02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03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04 课文分层 PART5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音乐讲究“无声胜有声”,美术也有“无言之美”,文学作品更有“言不能尽意,更不必尽意”的道理。 第三部分:总结说出来的越少留着的阅读,引起的美感越深越真切,这就是无言之美吧。 第一部分: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提出“言”与“意”。 走进课文 PART6 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请阅读表达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的关系。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是决不是意可以言答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穷的。以言答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答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旨意”,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旨意,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的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答意的一种美术。 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正如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