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重视与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离开对于“祖宗之法”的深切认识,则难以揭开宋代政治史之奥秘;同时也难以真正把握宋代制度史之精髓。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目 录 壹 祖宗之法的确立 祖宗之法的困境 贰 祖宗之法的突破 叁 祖宗之法的余响 肆 壹 祖宗之法的确立 与唐全盛时期的地图相比,五代十国的地图有何特点? 小国林立 各国割据 一、祖宗之法的确立 1.背景 五代十国的又一特点是什么? 军事将领,手握重兵 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一、祖宗之法的确立 1.背景 “天下自唐季以来……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雪夜访谱图》 太祖赵匡胤 宰相赵普 一、祖宗之法的确立 2.内容 度支 盐铁 户部 中书门下 政事堂 侍卫马军司 殿前司 侍卫步军司 台谏 (统兵) (调兵) 三司 二府 财政 行政 军事 监察 枢密院 三衙 皇帝 一、祖宗之法的确立 2.内容 (1)分化事权 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 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集权 分权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 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夺其权 制钱谷 收精兵 中央 路 府州军监 县 安抚司(帅司) 转运司(漕司) 提点刑狱司(宪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知州(或知府等) 通判 知县(或县令) 四监司 制衡 一、祖宗之法的确立 2.内容 (2)守内虚外 文官掌枢密 更戍法 分散军权 “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时代 时间(年) 科举次数(次) 录取进士总数(人) 平均每榜(人) 唐朝 290 268 7448 28 宋太祖 17 15 188 13 宋太宗 21 8 1487 186 宋真宗 25 12 1760 147 宋仁宗 41 13 4561 351 抑武 崇文 一、祖宗之法的确立 2.内容 (3)抑武崇文 一、祖宗之法的确立 3.评价 材料一:主要是因为宋代完善了文官制度,中国政府相当稳定。赵匡胤 960 年的篡位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只中国在唐代穷兵黩武之后仍没有垮台,中国的历史文化依然持续。这还是宋代人的功劳。———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一官未缺,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衣紫(代指官员)成林,州县之地广于前,而陛下之官五倍于旧。———宋祁《上三冗三费疏》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随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弱,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二八 一、祖宗之法的确立 3.评价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分化事权———结束了武将割据的局面,保证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强干弱枝———控制地方,地方无兵无权无钱,地方虚弱难以抗敌 滥用文官———行政组织臃肿,效率低下,养官过多,财政开支巨大 崇文抑武———庶族上升,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文化繁荣,传承文化 贰 祖宗之法的困境 二、祖宗之法的困境 1.边防压力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111年)》 二、祖宗之法的困境 1.边防压力 北宋的募兵制度 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的“养兵”政策,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