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50085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562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16课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历史理解: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民族民主运动形成的新特点。 唯物史观: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家国情怀:通过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对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秩序的重要影响,体会各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 民族民主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华夫脱运动 卡德纳斯改革 时空坐标 亚洲民族民主 运动的新高潮 知识点一 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概况 东亚 (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收回了 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 (2)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汉口、九江 概况 东南亚 (1)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2)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南亚 _____ 典型 事件 印尼 民族 民主 运动 第一阶段 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遭到镇压,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 第二阶段 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 政策,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与殖民当局不合作 典型 事件 印度 非暴 力不 合作 运动 指导思想 甘地提出的 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 特点 非暴力和不合作 发展 过程 第一阶段(1920—1922) 起因 阿姆利则惨案 措施 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 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 典型 事件 印度 非暴 力不 合作 运动 发展 过程 第二阶段 (1930— 1934) 要求 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 结果 在遭到拒绝后,甘地进行“ ”,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 第三阶段 (1940— 1942) 要求 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结果 _____ 食盐进军 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误区警示 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在不同程度上依附于帝国主义,所以亚洲人民既要反帝又要反封建,故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图解历史      图一 甘地摇纺车纺纱   图二 食盐进军 手纺车和盐代表印度民族经济,是印度经济自由的象征。以手工纺织和自制食盐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维护了印度的民族经济,体现了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 问题思考 你怎么理解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提示 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是甘地提出的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其目的是建立一个不受外国控制的、由印度人用道德原则治理的、使用最小量暴力的国家。这种思想扎根印度深厚的思想文化土壤,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为出发点,在自我道德完善的基础上实现群体的和谐共处,用善良压倒邪恶 ,具有强大的主观精神感召力。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理想化色彩浓重,运用到现实斗争中必然束手束脚,无法完成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