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8 金属和金属材料 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 B 除去铜粉中的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C 证明甲烷(CH4)中含有氢元素 点燃甲烷,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鉴别 H2O2溶液和 H2O 观察颜色、状态 A.A B.B C.C D.D 2.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乙放入甲的硫酸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将乙、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丙表面有固体析出,乙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空气中一定易被腐蚀 B.将丙放入稀硫酸中一定会产生气泡 C.乙在自然界中可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丙 3.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与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时,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Z>X>Y C.Y>Z>X D.Z>Y>X 4.下列工业炼铁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 B.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C.炼铁时焦炭不完全燃烧生成CO,提供还原剂。 D.高炉炼铁得到的是生铁,仍然含有少量杂质 5.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设计的“趣味实验”,先将用饱和食盐水浸润的钢丝棉放入罐头瓶中,再塞紧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末端浸入彩色水中)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钢丝棉生锈 B.彩色水沿导管流入罐头瓶中,是因为瓶内压强减小 C.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加快钢丝棉的锈蚀 D.若利用该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除改动装置外还需将钢丝棉换成足量铜丝 6.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减轻的是 A.稀H2SO4 B.稀HCl C.CuSO4溶液 D.FeSO4溶液 7.向一定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液的颜色呈蓝色 B.滤液中可能存在Fe2+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 8.有X、Y、Z三种金属,将X、Y和Z分别浸入稀盐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逸出,将Z浸入X的化合物溶液中,在Z的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A.X Y Z B.X Z Y C.Y Z X D.Y X Z 9.化学实验中常有颜色的变化,下列实验现象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CO通入灼热的Fe2O3,黑色固体变红 B.盐酸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硫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会看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光亮的铁钉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成蓝色 10.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铜,可能含铁和镁 B.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 C.滤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滤液中一定含氯化镁、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 B.空气 C.钢 D.金刚石 12.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支持燃烧,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B.铜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干冰因为易升华 D.活性炭除冰箱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二、填空与简答 13.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炼铜工艺的发展史如图所示。 (1)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生物炼铜是先将硫化铜(CuS)在硫杆菌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硫酸铜,这个过程需要保证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 。 (3)电解精炼铜过程中,电能转化为 能。 青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