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5.2 生活中的透镜 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 教学内容 物理观念 1.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1.通过列举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引导学生归纳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并比较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 3.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 教学内容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实验学会归纳和比较的科学思维。 1.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综合的思维方法。 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 教学内容 科学探究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片类型和成像特点。 1.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让学生简单描述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区别。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 教学内容 科学态度 与责任 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1.通过模型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让学生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列举出凸透镜在现代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 2.【重点】能区分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基本成像特点。 3.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知识点1 制作照相机模型并探究其成像特点 做一做 1.自制照相机(课前制作)(如图) 器材:圆柱形纸筒、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 方案:准备两个粗细相近的圆柱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纸筒,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张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型照相机。 填一填 2.照相机的镜头由一组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如图所示,照相机成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 照相机(镜头是 凸透镜 ) 凸透镜 倒立 缩小 实 凸透镜 3.物距: 物体 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4.像距: 像 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5.照相时,物体离镜头比较 远 (选填“远”或“近”),物距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像距。 6.如图,用照相机拍照时,如果想拍景物特写,可使照相机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 减小 物距,同时 增大 像距(后两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物体 像 远 大于 靠近 减小 增大 学法指导 用照相机照相,若想使底片上的像变大,应使相机靠近物体,同时使镜头远离底片(增大暗箱长度)。 结论1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像距。 7.如图为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王亚平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时的情景,她在太空中制造了一个悬浮的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下列成像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A 练一练 8.如图所示,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