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52756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47102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42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鱼我所欲也 壹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人称他为“亚圣”,和孔子并称为“孔孟”,他提出了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的观点。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其言论和行为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壹 作者简介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 壹 作者简介 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贰 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 贰 作品简介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富有鼓动性,其文章语言流畅,笔锋犀利,论辩深刻。《孟子》分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部分。各篇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标于篇首的开头数字为题,标题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类似。全书共261章。它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肆 字词积累 不为苟得也(wéi) 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蹴(cù)尔 不屑(xiè) 苟得(gǒu)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伍 疏通文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喜爱 即“兼得”,同时获得。 生命 正义、道义 舍弃 表判断 也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 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 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 那么我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 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 辟也。 甚:超过、胜过于:比 做 苟且偷生 祸患、灾难 同“避”,躲避 所以有的灾难我不躲避。 讨厌、憎恨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 东西,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也是我所讨厌的,但我所讨厌的还有超过死亡的 事, “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 分别是什么? “甚于生者”就是指“义”; “甚于死者”就是“不义”。 “不为苟得”“患有所不避”,意味着怎样的结果? 意味着要牺牲生命。 这两句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从正面论证(舍生取义的原因)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假如,假使 那么 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灾难的方法, 什么方法不能用呢? 采用 什么(手段)不用呢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 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 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 假如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 可以用来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意思是什么最重要? 生命最重要,生命比大义重要。 如果一个人认为生命比大义重要,会有怎样的后果? “凡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