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653194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日期:2024-10-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73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 cover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人在春天夜晚听到笛声时的所思所感。 2.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难点: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用典、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3.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一个宁静的春夜,月光如水洒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一阵悠扬的笛声,随风飘来,婉转悠扬,如泣如诉。这笛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们带回到了古代的洛阳城。在那里,诗人李白正伫立在窗前,聆听着这动人的旋律。他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夜洛城闻笛》,感受诗人的心境和他笔下的诗意世界。 (二)走近李白 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 李白生于公元 701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年轻时游历四方,结识了众多文人墨客。中年时入仕长安,但仕途并不顺利,最终被赐金放还。此后,他继续游历江湖,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 李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战争、饮酒作乐、思乡怀人等。他的作品常常以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白的代表作品有《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背景介绍 《春夜洛城闻笛》的写作背景与诗人李白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有关。当时,李白客居洛阳,可能是在某个春天的夜晚,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笛声,触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李白一生漂泊,游历四方,经历了许多离别和思念。在洛阳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夜晚的宁静和悠扬的笛声,使他的思绪更加深沉。此外,唐代的洛阳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音乐艺术也非常发达,这可能也为诗人听到美妙的笛声提供了契机。 这首诗的背景反映了李白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也展示了他对音乐和情感的敏锐感知。 (四)诵读诗歌 1.教师示范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 3.学生选出代表诵读,教师指导评价,最后学生齐读。 (五)诗歌赏析 诗歌中笛声的意义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情感? 诗歌中笛声的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象征离别:笛声常常与离别相关,尤其是在古代,人们常常借助音乐来表达离别之情。在这首诗中,笛声可能代表了诗人对故乡或亲友人的思念。 引发情感共鸣:音乐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笛声可能唤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如忧伤、孤独或怀旧等。 营造氛围:笛声在诗中可能起到营造氛围的作用,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诗人所描绘的春夜情境中,感受到他的情感。 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笛声也可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与诗意相契合,进一步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笛声在《春夜洛城闻笛》中代表的情感可能是复杂的,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离别的感伤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它通过音乐的形式,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2.“此夜曲中闻折柳”这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此夜曲中闻折柳”这句诗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折柳”是古代送别时的一种习俗,在这里借指送别曲《折杨柳》。 其作用是通过“闻折柳”这个动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