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66026

高二历史第二单元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岳麓版选修四知识精讲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244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二,知识,选修,岳麓,巩固,国家
  • cover
高二历史第二单元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岳麓版选修四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历史选修四 第二单元 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二. 学习目标: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三. 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一、“千古一帝”秦始皇 1. 并吞六国 (1)背景 战国时期呈现的政治状况:天下分裂,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①由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发展到战国七雄,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统一是大势所趋; ②战争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民心所向; ③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地区间交流加强,奠定统一的社会基础; ④秦国实力强大:商鞅变法,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战斗力强。 ⑤秦王嬴政雄才伟略。 (2)战略方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3)经过:韩、赵、魏、楚、燕、齐 (4)影响:秦统一六国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 出卷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疆域辽阔的封建国家正式形成。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政治上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国家走向统一;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加强民族交流融合。 2. 制度创新和巩固统一 (1)政治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体现在皇位终身 出卷网制和世袭制上,特征是皇帝个人独裁专断,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一切服从于中央。核心是君主专制,特点是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称号为皇帝;大权独揽。 ②中央确立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互不干涉,对皇帝负责,加强君主专制。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强干弱枝,加强中央权力。 (2)经济方面: ①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②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各安其业。 ③奖励移民垦荒。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新的币制和度量衡通行全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拓疆、交通和文字方面: ①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 ②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 作用: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和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促进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③为打通西南夷,凿“五尺道”。 ④修驰道、直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并规定车同轨。 作用:全国水陆交通网道的构筑,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也促进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作用: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和巩固具有深远的影响。 3. 勤政和暴行 (1)勤政: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高度行政能力、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坚忍、执著。 (2)暴行:横征暴敛、严刑酷法、焚书坑儒、寻求仙药。 (3)秦亡的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4.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秦始皇: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 (1)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 (2)封建统治功过参半:一方面,采取有利于 出卷网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始皇实行的重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