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61941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三(含答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345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
  • cover
2024武汉中考语文 模拟试卷(三)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10分) 摆脱对于阅读的“误读” ①近日,一则《水许传》被举报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该举报者认为,《水浒传》中有滥杀无幸和丑化女性的内容,作者“三观不正”,作品是“毒小说”,不适合提供给学生阅读。 ②《水许传》这样的书是否“诲淫诲盗”,其背后是一个阅读观的问题。“诲淫诲盗”这个词中,“诲”意为教导,这揭示了一种观念,即将阅读当成一个受到书中内容教育的过程。阅读确实具有使人受到教育的功能,但与这种教育过程,并不是机械的必然关系。假如一个人读的书里有什么样的人,他就会变成什么样,那么书本中对不道德行为的描述,必定会将读者变得不道德在这种机械的阅读观下,阅读会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毕竟哪怕是道德训诚的书本,若要教人向善,首先也要讲一讲什么是恶,可一旦描述了恶,在这个机械的阅读观下,也难保这些描述不会毒害阅读者。按照这个逻辑,想要打造一个绝不毒害人的水晶世界,恐怕只禁掉一部《水浒传》也还是不够的。 ③其实,《水浒传》中这些道德上不完美的人物们的故事,阅读它,反而有助于人的心智成长。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净化”理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怜悯、恐惧等情感,被唤起的情感得以净化,让人们对于美德产生新的体验。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水浒传》上。《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本是天降的魔星,这已经意味着他们是超出规范的人,并不是作为道德模范被提出的。其故事有时让读者觉得爽快、佩服,有时又觉得同情、怜悯,有时甚至是厌恶、反感。读者可以在情感的激荡中,思考书中人物的功过,思考何为正义,还可以在和作者叙述立场的分歧中,了解古今价值观的异同,批判性地看待书本。这恰恰是时至今日青少年继续读《水浒传》的意义之一。 ④阅读并不“可怕”,同时阅读也不应该被神化。近日,另一则颇有热度的关于阅读的消息,是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加入八年级语文阅读书目。这一变动,可能是为了借此引起初中生对我国经典的兴趣,然而不少学生读《经典常谈》时感到十分费力。有人为求效率,选择只读、记别人的知识点笔记,反而将原书齐之不顾,此举虽可能于考试得分有利,却背离了阅读课理念的初心。一个人从书本中获得的,总是和这个人当下的认知水平相匹配。初中生若有学力出众者,打算利用此书,结合课堂、课余读过的经典名篇,进一步了解经典原书,尚且可取;倘若对经典并无兴趣,也无接触渠道,只靠应付任务去阅读它,反而可能会引起厌倦的心思。如果认为阅读了名家好书,就能让阅读者从此脱胎换骨,这也是今大了阅读的教育功效———它并没有那么神奇。 ⑤相比阅读的教育功效,网读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更加立竿见影。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心智实验室”的一项研究表明,阅读6分钟,就可以使压力水平降低68%,这种效果比听音乐、喝茶或咖啡、散步都更加显著。只是为了放松身心去阅读并不是错误,也不可耻,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⑥回到《水浒传》,那些十几岁的学生,哪怕对于世路人情、江湖社会懵懵懂懂,可还是会因鲁提辖捉弄镇关西的手段忍俊不禁,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命运忧心不已。这种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对于青少年而言不也是非常宝贵的吗 1.下列不属于对阅读作用“误读”的一项是(3分) A.阅读书中描述的不道德行为会让读者也不道德。 B.禁止有不道德内容的书籍才会让读者免受其害。 C.读别人的知识点笔记可能对学生考试得分有利。 D.阅读名家好书等经典作品能让阅读者脱胎换骨。 2.下列对“误读”产生的根本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书本当作道德训诚的工具,只注重宣扬善恶是非观。 B.带着功利化的目的阅读经典,背离阅读课理念的初心。 C.机械看待阅读与教育的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