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65229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555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北省,月月,解析,试题,语文,保定市
    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小题,共计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5小题,共计19分)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任何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其精神追求和道德精髓,说到底都以提升人的素质,塑造理想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为旨归。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在《论语》里出现107次,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由此足见孔子对君子人格的百般钟爱和悉心打造。冯友兰曾说,孔子一辈子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最突出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为了让世人认识和理解他所设计的君子人格,孔子睿智地在《论语》里采取比较排除法,同时论述了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关于“圣人”,他对弟子把他奉为“圣人”的做法表示不满和反对,“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还明确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关于“小人”,他在与君子一系列比照中予以贬责和否定,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就告诉我们:君子一方面不是难以见到、难以企及、仰之弥高,乃至高不可攀的圣人,另一方面也与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见利忘义、斤斤计较的小人判然有别。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崇德向善之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尊贵又亲切、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并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其生命力和重要影响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哲学及文化大相径庭。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都热衷于构造一个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问题等。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颜李等,其学说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抽丝剥茧,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并且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 这种不仅讲究“学”,更看重“用”,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也就是“知行合一”的思想,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学术来探讨,而是作为一种值得遵循并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推向社会、推向大众。其结果就是要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为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材料二: 君子文化的核心属性是君子人格。什么是君子人格?“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常见的君子人格林林总总,表征为:才学,“君子博学于文”;品德,“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人际交往,“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雅趣,“游于艺”;等等。还可归纳为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