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66073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91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 cover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传世之作,这首诗诞生于他在江宁县丞任上,寓意深刻且独特。它不仅仅描绘了与朋友的依依惜别,更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品格。尽管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与传统的离愁别绪有所不同,更多地是借助景物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领略王昌龄这位伟大诗人的精神世界。 诗的前两句,细腻入微地勾勒出了送别时的景象,情景交融。夜幕降临,烟雨朦胧,覆盖着吴地,与江水交相辉映。诗人将在这拂晓时刻,目送友人渐行渐远,自己则孤独地留在楚山之畔。首句中的“寒”字,不仅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清冷的气息,更为离别之情奠定了深沉的基调。次句中的“平明”点明了送别的具体时间,而“孤”字则巧妙地凸显了楚山的孤寂,同时也映照出诗人的孤寂与落寞。 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展现诗人的志向与情操。诗人恳切地嘱咐友人,若洛阳的亲友问及自己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如同晶莹剔透的冰,封藏在玉壶之中,清澈透明,毫无瑕疵。“冰心”一词,寓意着诗人纯洁无暇的内心,“玉壶”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高尚、正直的品质。全诗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隐喻手法,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韵味无穷,让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四个生字的准确读音和书写技巧,使之能熟练认读并应用。 2. 教授学生如何以恰当流畅的语调朗诵古诗,直至他们能熟练背诵全篇。 3. 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流露出的深情厚意和离愁别绪,品味诗人崇高的品格与情操。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无误、流畅自如地朗读古诗,并能够深刻领悟诗句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此外,我们还致力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古诗词功底,要求他们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古诗。 2.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深入感受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表达的难以言表的离愁别绪,理解并体会诗人坚守自我、洁身自好的高尚精神品格。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 教学过程: 一、诗意启航 今天,让我们在古诗的熏陶下,共同踏上一段美妙的学习之旅。首先,请大家静心欣赏古诗《出塞》的四句经典,低声吟诵,感受其韵律的悠扬之美,并试图回忆其背后的故事。这首诗,就是那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佳作,出自唐代才子王昌龄之手。 师:接下来,我们深入探索王昌龄的诗歌世界。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2页,共同品味《古诗三首》中的璀璨明珠———《芙蓉楼送辛渐》。 二、品味古诗之美: 1. 开启一场古诗之旅,我们首先得确保诵读的准确无误和流畅自然。此刻,就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诵读技巧,让我们一同领略古诗的语言之美。 2. 深入探索古诗的内涵,理解其题目及其背后的意蕴。芙蓉楼,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如今屹立在江苏镇江之北,脚下是滚滚长江,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诗人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是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尤以七言绝句闻名,被誉为“七绝圣手”。他与高适、王之涣齐名,共同谱写了诗歌的辉煌篇章。其代表作如《从军行》《出塞》《采莲曲》《闺怨》等,都是诗坛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3. 接下来,我们将一同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芙、蓉、洛、壶”。请同学们跟随我一起拼读,特别注意“壶”字的书写。这个字的结构独特,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部首为“士”。在书写时,上下部分需收敛,而中间部分则要舒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间的横钩要写得稍长一些,形成托上包下的态势,以彰显汉字的韵味与美感。 4. 再次诵读古诗,我们不仅要追求读音的准确和流畅,更要把握好诗句的停顿和韵律。现在,让我们用各种形式来朗读,共同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和无穷魅力。 三、并肩研学,探寻古诗之瑰丽: 1、团队研讨: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