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66525

【期中宝典】2024年语文八年级(下)考点拔高 专题5 文学文化常识(复习指导)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25155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考点,常识,文化,文学,专题,拔高
  • cover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05 考点拔高———文学文化常识专题 一、八年级下册 1-3单元文学常识梳理 1.《社戏》 (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曾 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 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 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 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 《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 18 部 (2)社戏: “社”,会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 的地方“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 地神。在绍兴地区,后来发展为以演戏的形式祭祀,这时候每年都演的年规戏就称为“社戏”。 (3)小说 概念: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 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回延安》 (1)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 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 庄)。16 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45 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 获 1951 年斯大林文学奖。1956 年用陕北“信天游”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主要作品有诗集 《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2)文体知识:信天游 是广泛流传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形式,又名“顺天游”。常用“比”或“兴” 的手法,所谓“比”,就是第一句用比喻起兴,紧跟第二句说出与“比”相关的意思。所谓“兴”, 就是借事借物起兴,由此引出第二句的本意。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 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 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 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3.《安塞腰鼓》 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 年生,陕西延安人,作家。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 于文坛。代表作有《黄土情》《转九曲》《羊想云彩》等,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 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 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 第一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音乐、武术于一体,具有队行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现在在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安塞腰鼓都展现出卓越的风采,并为世界瞩目。它那豪迈粗犷的 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了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赞美了朴实、 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豪放洒脱、不屈顽强的生命状态。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灯笼》 作者吴伯箫是一位进步作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