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6730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4-05-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02928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20张
  • cover
(课件网) 课程标准: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发展; 了解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北京国子监的琉璃牌坊 岳麓书院 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的学校教育形式:官学与私学 (一)官学 中央: 地方: 中央官学:太学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二)私学 产生: 发展: 汉朝设立太学;西晋设立国子监 汉朝设立郡国学 春秋时期,儒家 孔子 唐朝,私人学塾、村学、蒙学 基层教育形式,宋代,书院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并归纳其作用? 材料 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特点:起源早(发展时间长)、官学私学并存; 儒学主导(教化功能突出);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 作用:有利于古代文化保存与传播;有利于古代典籍传承; 有利于科举制的不断发展。 二、近代的学校教育形式: (一)起源: (二)发展: 法国拿破仑 “大学区”制度 确立了国民教育制度 德国洪堡 柏林大学 教学与研究合一 美国大学 世俗化与商业化 17世纪的巴黎大学索邦学院 柏林洪堡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西方 近代 教育 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 分科教育 大学 1648 1898 清华学堂 1912 北京大学 1912 1916 蔡元培任校长,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京师大学堂:第一所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1911 1912 清华学校 1928 国立清华大学 中国近代学校教育: 材料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 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观点:将大学定位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力图将大学由追逐高官厚禄的名利场转变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 影响:使北京大学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有利于学术研究,促进近代大学成长。 P78【学思之窗】 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及其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 ②为近代化事业培养了优秀人才 ③推动政治运动发展,促进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作用 留学教育: P81【历史纵横】 学校教育的发展 【探究】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 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又下令各地设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晋代增设国子学(国子监),教授内容与太学相同。到了明清,各府县学校学、生岁考优秀者可直接升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毕业可直接做官;未升入国予监者,则参加科考,科考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即为进士及第,成为官员。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