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67827

【新高三暑假衔接课】14羁旅行役诗(教师版+学生版)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9次 大小:17268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师,役诗,旅行,新高三,衔接,暑假
    一墨小精灵文化大讲堂 14语文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高三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商山早行 C羁旅行役诗鉴赏 T故乡主题阅读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 一、课文知识回顾 二、同步典型例题分析 1、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属于 。 2、尾联写梦中出现故乡春天的美景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羁旅行役诗; 2、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衬托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 三、学法初步提炼 羁旅行役诗常表达的情感有哪些?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 )专题精讲 ( 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思乡原由多为 游历、战乱、谋求仕途和客居他乡。 ) 常见表达的情感 表达的情感举例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中多有涉及。 如柳中庸《征人怨》。 ( 景: 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 常见术语 ( 情: 羁旅愁绪、孤独寂寞、凄凉哀伤、幽深的乡思、满腔的离愁别绪、忧愤抑郁 ) ( 结合题目、作者、诗歌内容和注释等进行 综合判断 )鉴赏方法 (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 ( 抓住意象,找触动点,初悟情感 ) ( 找出作者情感的 触动点 ,如景物、节日和梦境等。 ) ( 情感 多为 “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 (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 (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 ( 常见手法 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乐景衬哀情)和推己及人(联想和想象)。 ) ( 附录: 常见意象:月、夕阳、柳树、杜鹃、猿啼、青鸟、鹧鸪、浮云、鸿雁、高楼、浮萍、蓬草、征帆、酒 )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 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 类别 : 从题目看诗人是在路上,综合全篇内容属于羁旅行役诗。 初抓住意象,找触动点,初悟情感: 晓路、雨、叶、雁、鸟、征帆、鱼、孤舟等与思乡、漂泊有关的意象。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再悟情感: “ 客”、“孤”两字写出诗人内心思乡和孤独的情感。 结合表现手法,深入体会情感: 触景生情,深化情感。 )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1)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⑴“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