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74767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5223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解析,原卷版,试卷,历史,次月
    2024 年春期六校第一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近年来,考古团队在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中先后发现了45件人类头骨化石,并通过厚达10余米的遗址地层推断该遗址是以泉水为中心,以各种湿地堆积物为背景的人类狩猎、肢解动物、加工兽皮、石器、骨器的工作营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该遗址( ) A. 说明当地生产力水平较高 B. 可研究定居生活起源 C. 可以证明河南农业的起源 D. 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址 2. 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龙山文化时期已出现专业从事某些经济活动的村落。如胶南地区的村落发掘出大量陶罐、陶杯、泥质镂孔高足杯等陶器,莱州湾南岸的村落主要从事制盐。这反映出龙山文化时期( ) A 村落之间协作生产 B. 村落经济实现自给自足 C. 社会分化日益加剧 D. 手工业生产趋于专业化 3.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思想主张。这些主张( ) 内容 出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下》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荀子·大略》 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 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 《慎子·威德》 A. 推动了民本思想发展 B. 促使封建王权渐趋衰落 C. 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D. 推动君主专制思想产生 4. 女娲、槃瓠(盘古)原是南方苗蛮集团的神祇,被中原文化吸收,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赵武灵王改革军队,提倡“胡服骑射”,中原各国发现了其优越性后,纷纷效仿。这些史实可主要用来研究( ) A. 中华文明的文化心理认同 B. 兼并战争与文化交流关系 C. 华夏祖先源头归属问题 D. 大一统国家的形成路径 5.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周人所用的皮与牛,由郑商自外输入,楚国所产之木材皮革,亦输出于晋,晋国与外族之戎交换货物。列国间经济往来频繁,各地的物产互相补充,成为春秋列国繁荣昌盛的条件之一。这一现象( ) A. 为商人登上政治舞台创造了条件 B. 蕴含了时代统一的必要条件 C. 有效减少了战争带来破坏程度 D. 得益于工商食官制度的发展 6. 秦统一后,诏书至桂林,一般人都不认识诏书上的文字。秦始皇命李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小篆,并将其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里耶秦简大部分是文书档案,基本都可以辨认。这说明( ) A. 文字定型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交流 B. 文字统一消除了民族文化的地域差别 C. 文字异形阻碍了秦始皇统一全国 D. 文字统一促进了政令推行和文化交流 7. 汉武帝时,侍中成为中朝近臣,卫青以侍中身份“出入禁中、顾问应对”,后因其三次北伐匈奴有功,武帝“以青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上”,代行太尉职权。武帝临终时,又以侍中出身的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统领朝政。这反映武帝时期( ) A. 军权政权呈现融合趋势 B. 中朝侵夺外朝权力 C. 外戚参与朝廷中枢决策 D. 三公已经名存实亡 8.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汉代的征兵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所以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照理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钱穆意在强调该制度( ) A.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B. 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 C. 保障了农民的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