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76743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检二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321109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答案,版含,扫描,试卷,语文
    绝密★启用前 2024届高三年级TOP二十名校质检二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知需 改动,用榨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乡土文学是对乡土的现代发现。如同新文学在中西对话中产生和演变一样,现代乡土文学 的出现也与西方现代文明对乡土中国的冲击有关。正是由于乡土中国表现出对西方现代文明 的疏离而又被卷入现代化进程中,知识者和写作者才对乡土中国的状况给予了极大关注。传统 乡村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在文学领域,乡土小 说正是乡土中国发生裂变的审美反映。贯穿其中的基本问题是现代化对乡土和乡土文学的影 响,以及作家在价值和审美两个层面对乡村社会现代转型的回应。 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性”,是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费孝通在《乡土中国》 中对“乡土性”有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贵孝通区分了“乡 土基层”以及和“乡土基层”不同的“社会”。他提出,“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 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 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这一论述显然隐含了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 中国与西方这样的二元性视角。我们讨论乡土文学时关注的乡土,大致是费孝通所说的“乡土 基层”和“乡下人”。关于“乡土性”,费孝通的解释是乡下人离不开泥土、“黏着在土地上”的不流 动性和熟人社会,差序格局和礼俗社会的根源都在于“乡土性”。进入现代以来,家、国、天下及 三者的伦常关系都在变化,维持乡村秩序的“礼”作为社会规范失去了原来的有效性和坚固性。 “现代性”因而烛照出了“乡土性”的幽晴,现代以来文学中的国民性与“乡土性”密切相关。乡上 中国是礼俗社会,又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因而乡土中国被视为“传统”和“传统文化”的象征。 这些特点基本决定了乡土中国和乡土文学的面貌。 尽管“乡土性”和“现代性”不是对应的概念,但“乡土性”是在“现代性”的参照下被闸释的。 知识界,文学界对“现代性”的反思通常会带来对“乡土性”的重新认识。乡上文学和“新乡土文 学”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自现代以来一直在探寻自身的 【高三年级质检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43453D2024届高三年级T0P二十名校质检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B项,“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 性”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是“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性’,是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2.A(本题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A项,“这导致传统的伦常关系发生了变化”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进入现 代以来,家,国,天下及三者的伦常关系都在变化,维持乡村秩序的‘礼’作为社会规范失去了原来的有效性和 坚固性”,前后并无明显因果关系。) 3.D(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文中费孝通对“乡土性”的阐释有三点:一是乡下人离不开泥土,二是“黏若 在土地上”的不流动性,三是熟人社会。A项,是说乡村中人门之间串门闲聊,相互很熟悉,体现了熟人社会 的特点。B项,是说白鹿原的农民一般不愿意卖地,体现了乡下农民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