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77462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210012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33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齐桓晋文之事 1.了解孟子、《孟子》及“仁政”思想,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孟子在文中提出的“保民而王”的思想以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3.掌握孟子的论辩技巧,学习孟子富有论辩的语言和正确严谨的逻思维。 学习目标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元朝追封为“亚圣”。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为上、下。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重要取材依据。 孟子思想(《聚焦课堂第5页) ①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被)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背景探究 1.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国诸侯国君都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孟子多次到过齐国,先后受到过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 2.文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当时,齐宣王想仿效齐桓公、晋文公谋图霸业、 统一天下,并以此询问孟子。于是孟子围绕行王政、弃霸业的主题与齐宣王展开了一场论辩。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齐国第十六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后回国夺取君位。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 管鲍之交:形容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关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解题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后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秦晋之好:联姻、婚配的关系。 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公、晋文公用武力称霸诸侯的事业。 梳理内容: 第一部分(1—4: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5—33):从正反面论述王道。 第三部分(34—35):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吾)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wànɡ)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wànɡ)矣?” 曰:“保民而王(wànɡ),莫之能御也。” 注:无以(不得已“以”“已”,止) 阅读1-4节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他们的事。(如果)一定要说一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