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81124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4-06-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14478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经济,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
  • cover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同步练习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近代前期,那些时常受到猎奴侵扰的非洲人,可能经常需要为自身安全而逃跑,而从美洲传入的木薯,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食物。这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 A.非洲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非洲社会进步 C.“三角贸易”优势逐渐丧失 D.物种交流改善了居民的生存条件 2.清末《蜀游见闻录》记载: “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滨省者,价值近数十万。”民国二十二年《湖南地理志·嘉禾县》: “农产物以……辣椒,为大宗。苎麻辣椒,运销本省各县及湖北两粤省,年值二三十万元。”这可用于印证在我国( ) A.经济价值是外来物种传播的重要推动因素 B.经济发展促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C.人地矛盾的尖锐促进了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D.传统的经营模式阻碍了物种交流 3.如图为清中期至民国初年辣椒在西南地区的引种示意图。中医认为辛辣食材具有祛湿散寒的功效,辣椒成为川菜的主要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辣椒通过移民途径传入西南地区 B.西南地区居民重视中医养生 C.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D.辣椒种植成为当地主要产业 4.1873~1913年,英国利物浦和印度两地的棉花价格差从57%降到20%,英国伦敦和加尔各答两地的黄麻价格从相差35%变成了4%。据此可推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全球物种交流的范围扩大 B.国际交通运输发展迅速 C.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D.英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 5.元李东垣《食物本草.谷部》记载:“玉蜀黍:一名玉高粱,种出西土。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出三四尺,六七月开花出穗,如秕麦状。苗腋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粽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下列关于这一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宋朝时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 B.乾隆、嘉庆年间种植遍布全国 C.因其高产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 D.原产美洲,由英国人带到欧洲 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发生了价格革命,物价飞涨,商品匮乏,经济萧条,而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正好可以满足欧洲人的需求,西方殖民者纷纷携带大量白银东来求购中国商品。西方殖民者当时的行为使( ) A.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格局 B.中国白银货币化进程加快 C.中国的产业结构得以升级 D.国际市场朝纵深方向拓展 7.明嘉靖时期《平凉(今甘肃平凉市)府志》记载,“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这一记载( ) A.反映玉米种植恶化了生态环境 B.体现了玉米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 C.说明玉米已成为平凉人的主食 D.提供了玉米西北陆路传入的例证 8.下列是明朝记载玉米的一些史料,对其推论正确的是( ) 来源 成书时间 关于玉米的记载 河南《襄城县志》 嘉靖三十年(1551年) “玉麦” 甘肃《平凉府志》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番麦”“西天麦” (明)田艺衡(杭州人)《留青日札》 序作于1572年 “御麦出西蕃,旧名蕃麦,以其曾经进御,故名御麦。” (明)兰茂《滇南本草》(药物学专著) 最晚成书于1476年 “玉麦须(玉米雌蕊花丝),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 A.《襄城县志》可佐证玉米种植已遍布全国 B.《平凉府志》可佐证玉米传入中国的途径 C.《留青日札》说明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 D.《滇南本草》说明玉米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9.玉米、甘薯、马铃薯是美洲农夫赠给世界的三份大礼,同时花生、可可、番茄、南瓜、凤梨以及几种豆类也传到世界各地;而美洲则从欧亚大陆获得了小麦、燕麦、大麦等谷物以及柑橘类水果,甘蔗、咖啡和棉花也进入了美洲。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