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84763

16.2《登泰山记》课件(共4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719643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2,登泰山记,课件,45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登 泰 山 记 ———姚鼐 「」 中国五岳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山东省泰安市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名言积累 孟子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杜甫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李斯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 “天下第一山”之称。 泰山 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古代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 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 与方苞、刘大櫆同为“桐城派”代表人物,并称“桐城三祖”。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走进作者 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康熙年间,经方苞、刘大櫆(kuí)、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因三人都是桐城人,皆擅古文辞,故称桐城派。 他们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辞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 桐城派 “义理”,是指当时的理学思想,主要来自宋学; “考据”,是指文章要有实据,避免空泛,主要来自汉学; “辞章”,是指文章还要有结构、文字、音韵上的文学之美。 “义理”要求言之有物,有思想性;“考据”要求立论扎实,有说服力;“辞章”要求字通句顺,有艺术性。姚鼐认为三者的统一才是最高最美的境界,“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继;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当然,三者有轻有重,考据、辞章要为义理服务。 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统一 自乾隆三十六年(1771),姚鼐先是被推荐为记名御史。隔年(1773)又荣入四库馆。正当升迁有望之际,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天,姚鼐毅然作别官场,借衰病和养亲之名辞去刑部郎中及四库馆纂修官等职,告归田里。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登泰山记 古代一种散文题材,本文属于山水游记 叙述、描写游泰山的经过和所见所感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南面 名作状,向西 北面 名作状,向东 判断句 在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第一段 北面 南面 济水 汶水 东 西 古长城 日观峰 东 阳,山南水北谓之阳。 阴:山北水南谓之阴。 口诀: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以左为东,以右为西 尝试说出这些地名的由来: 衡阳 湘阴 淮阴 汉阴 江左 淮左 陇右 衡阳(南岳衡山之南) 湘阴(湘江之南) 淮阴(淮河之南) 汉阴(汉江之南) 江左(江东) 淮左(淮水以东) 陇右(陇山以西) 文化常识 先写了汶水、济水的分流(面) 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 (线) 然后以古长城为参照物点出泰山最高峰———日观峰 (点) 概括第一段内容,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