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91556

人音版四下第5课 陕北绿了,百姓笑了 课件+核心素养教案+素材

日期:2024-06-1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2559533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音版,四下,5课,陕北,百姓,笑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陕北绿了,百姓笑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目标:通过欣赏,体会歌曲词意,感知歌曲所表现的情绪与意境,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艺术表现目标:通过学习《陕北绿了,百姓笑了》这首歌曲,让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速度变化。 3.创意实践目标:通过聆听、模唱、合作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4.文化理解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陕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感受百姓生活的改善,激发学生对美好家园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延音符号,根据歌曲风格节奏适当延长尾音;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过去的陕北吗?(生讨论,点名回答) 展示图片介绍:陕北黄土高原,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覆盖着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 二、课堂讲解 师:现在的陕北地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跟随歌曲《陕北绿了,百姓笑了》去看看这些变化给百姓带来了哪些好处。 播放视频:大家一起来看看陕北是怎么样的。 (播放歌曲)师提问:听一听,说说歌曲的节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 师补充: 《陕北绿了,百姓笑了》这首歌曲由陈晓光作词,郝萌演唱,诞生于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的一次采风活动。歌曲用平实的语言,欢快富有活力的节奏描绘了创作者在陕北的所见所闻,呈现了这些年陕北发生的可喜变化。 歌曲以退耕还林建设者牛玉琴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普通百姓坚定拥护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退耕还林作出重要贡献,歌颂陕北人民在这场构筑绿色长城的工程中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歌曲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创作者在陕北的所见所闻,呈现了这些年陕北发生的可喜变化。陕西籍歌唱家郝萌的歌声质朴动人,将陕西老百姓欢欣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出来。 播放音频,展示歌谱:请听示范演唱,并轻声跟唱。 师提问:说一说这首歌曲中描绘了陕北哪些令人激动的景象?(小组自由讨论,派代表回答) 师总结:如今,生活好起来了,家园美起来了,陕北的百姓乐起来了。在全面小康的大背景下,陕北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歌曲《陕北绿了,百姓笑了》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创作者在陕北的所见所闻,呈现了这些年陕北发生的可喜变化。陕西籍歌唱家郝萌的歌声质朴动人,将陕西老百姓欢欣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出来。 师弹琴伴奏:请注意跟着老师的伴奏演唱。 强调渐弱符号和延音符号。 再次播放视频进行演唱。 师引导:视频中展现了陕北可喜的变化,也请你仔细想一想,注意观察,自己的家乡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介绍词曲作者: 词作者陈晓光, 河北景县人。历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发表诗歌近千首,其中《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曲作者戚建波,1959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威海,中国著名作曲家、山东省文联原副主席、政协威海市委员会副主席、威海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无党派人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三、课堂拓展 介绍陕北南泥湾: 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南泥湾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拯民于水火的精神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泥湾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