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93589

第11讲:第七单元重点篇目《赤壁赋》(教师版+学生版) 2022年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统编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0次 大小:6897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讲义,衔接,暑假,语文,高一,新高一
    一墨小精灵文化大讲堂 第11讲 第七单元重点篇目《赤壁赋》预习及练习 【学习目标 】 理解词语、句意,背诵全文,默写、积累名句。 通过诵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赋”的韵味。 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议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多元解读 】 关于苏轼,我们之前学过《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文章《赤壁赋》。 【知识精讲 】 一、第十六课 《赤壁赋》 【知识梳理】 1.文学文化常识 生平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 洵、弟苏辙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苏”。嘉祐进士。宋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之罪贬谪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苏轼在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散文方面,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方面,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 主要作品:作品集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散文名篇有《赤壁赋》《石钟山记》等,诗歌有 《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整体把握 主旨 本文写的是作者与客秋夜泛舟游赤壁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受挫后的惆怅苦闷和抑郁心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自我解脱的旷达胸襟。 写作手法 本文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述之。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巧妙结合,使客观的生活图景和主观的辱想感情和谐地统一起来,创造出一种抒情意味极浓的清新自然的艺术境界。赋中先通过清风的徐来、氷波的不兴,参透了欢快之情, 接着叙写了对思慕之人的怀念,描绘了阵阵悲凉的箫声,传达出不可名状的哀伤。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揭示了哀伤的原因,最后秦中进行议论,从哲理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及宇宙的看法,从思想上得到了解脱。 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作者把组成文章的材料,即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感情的线索,有机地组合成文。不管是事件的叙 述、景物的描写,还是感情的抒发,或对人生的议论,都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为基点来构思的: 先写泛舟夜游,饱尝秋景,是乐;次写放歌听箫,吊古伤今,由乐转悲,再写悲中求解,自我安慰,最后写转悲为喜,开怀畅饮,以至酩酊大醉。整篇文章的感情线索是“乐一悲一喜”,其间过渡自然,联系紧密,天衣无缝。 想象丰富、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这篇文章,作者不仅写眼前之景,还写历史之事,不仅写景物的特点,还写其富含的巧理,人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想象丰富的特点。作者用语不仅气势豪迈,而且善于取譬。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 “其声呜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听觉和视觉。 本文在体裁上的特色是什么? 这篇文章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它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各因其情理所宜而运用自如。如叙事,则简洁清晰,历历在目;写景,则景物清爽,令人神往;抒情,则情思幽眇, 淋漓尽致;议论,则即景生论,寓说理于景物描写之中,赋予抽象道理以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行文有整有散,错落有致,挥洒自如,犹如行云流水,极尽变化,既有整饬之美,又有通达流转之妙。兼于偶句中用韵贴切,转换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 “美人”而不得见的张惘、失意的胸怀。声调铿锵和谐,增强了文章的音乐美。其中,采用的主客问答的方式,虽然沿袭汉赋,但并不像汉赋那样板重,而是运用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