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699437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知识清单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83次 大小:450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奠定
  • cover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知识清单】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2.政治体制变革:(中央机构———加强皇权的措施) (1)朱元璋(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 (2)朱棣(明成祖):建立内阁 ★★★★ ①性质:常设的秘书机构。 ②职能:大学士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③内阁特点:没有取得法定地位,没有决策权,不能制约皇权(权力来源皇帝的信任); ④内阁实质:君主专制的强化。 (3)宦官专权 ①形成: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②表现: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注意:内阁首辅权势大和宦官专权是实质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 (1)目的:政治目的为主———宣扬国威 原则:厚往薄来 实质:朝贡贸易 (2)特点:和平交往、规模大、范围广、技术领先 (3)评价: ①消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 ②积极:加强中外的联系、传播文化、扩大中华文明影响力。 2.戚继光抗倭 (1)原因: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患”。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沿海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2)结果: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后来逐渐放松对私人海上贸易的限制。 3.欧洲殖民者侵扰(澳门、台湾) (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2)表现 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今澳门)的租住权。 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朝的边疆关系 明蒙关系 ①防御: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 ②战争:明中期,瓦刺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 ③议和: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明藏关系 ①册封: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 ②设机构: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管辖东北 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明清易代 (1)女真族建金: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 (2)清朝建立:皇太极在位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3)明朝的灭亡: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4)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于北京,此后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补充: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项目 宰相制 内阁制 地位 “百官之首”,地位巩固 仅是顾问随从 权力来源 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的信任 职权 总领行政,参与决策 侍从咨询为主,无决策权 性质 国家法定中央机构 常设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作用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对皇权无约束 明清时期时代特征:【总特征】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承古萌新。 1、政治: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社会矛盾尖锐。 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国版图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