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02292

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课时提高练 23 马说(含解析)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276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八年级,下册
  • cover
23 马说 【练基础】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故虽有名马    名: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   (3)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4)虽有千里之能    能:   (5)才美不外见    美: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      等:   (7)策之不以其道    以:      道:   (8)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      材:   (9)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鸣:      通:   (10)执策而临之    执:      策: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才美不外见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D.祗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4.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虽有千里之能  D.骈死于槽枥之间 5.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一食或尽粟一石 C.策之不以其道    D.食之不能尽其材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同其意。 (5)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练阅读】 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7.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 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8.“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9.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 10.作者列举了“千里马”的哪些遭遇 11.结合文章,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 12.文中的“呜呼”一词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借“伯乐”“千里马”“食马者”来表现文章主旨的 1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练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二卷)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   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有人这样评价【甲】文:“作者的见解和感慨,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8.阅读【乙】文,并结合【甲】文,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1)有名的,著名的 (2)辱没 (3)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4)能力,才能 (5)美好的素质 (6)普通的 等同,一样 (7)按照 正确方法 (8)竭尽 才能、才干 (9)鸣叫 通晓 (10)持,握 马鞭 2.A 【解析】B.“祗”同“祇(只)”,只、仅;C.“食”同“饲”,喂;D.“见”同“现”,显现,表现。 3.C 【解析】A.本领/能够;B.表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