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科书 书 名:科学 七年级下册 -出卷网-:浙教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 体验声音是由物体运动产生的。 2. 通过实验观察,领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能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课前学习任务 1.预习教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了解身边的一种乐器及其发声原理。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造声比赛———利用身边的物体发声。 1.将橡皮筋拉紧,拨动橡皮筋,观察。 2.振动水,观察。 3.向吸管内吹气时,观察。 【学习任务二】 准备好鼓,音叉,钵音碗,借助纸星星、水、乒乓球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1.将纸星星撒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观察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将不发声的钵音碗接触悬挂的乒乓球,观察现象;用发声的钵音碗再次接触乒乓球时,观察现象,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 3.吹笛子发出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但我们看不到空气柱振动,在笛膜上放一些面粉,面粉振动体现空气柱振动。对比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习任务三】 观看玻璃钟罩实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学习任务四】 联系生活并设计实验证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或液体传播。 1.将铃锤浸没在水中,敲击,观察现象,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两耳塞上耳塞,咬住筷子接触钵音碗,敲击,观察现象,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习任务五】 观看声波模拟实验,理解声波形成的原理。 【学习任务六】 阅读声速表,思考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 【学习任务七】 思考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后,声音一定会消失吗?认识回声现象及其应用。 推荐的学习资源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科书 书 名:科学 七年级下册 -出卷网-:浙教版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 质中的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③知道波是传递声音的形式。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实验,归纳概括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形成初步的科学思维。 3.探究实践: 设计实验方案,互相交流改进方案,自主实施方案。 4.态度责任:①了解我国在声学上的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②感悟贝多芬取得音乐成就不易,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难点: 1. 知道波是传递声音的方式。 2. 学生养成设计方案,自主实施方案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声音在我们身边 教师用八音盒播放《天空之城》。 学生观察琴弦的振动,感受声音就在身边。 设计意图:琴弦振动明显,学生初步感受声源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二、探究声音的产生 教师提问:声音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请同学们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选身边的器材或老师提供的器材,如橡皮筋、装水的瓶子、吸管、梳子、钢板尺等。 学生实验,并小组代表演示实验。 A组:手拨橡皮筋,发声时,橡皮筋在跳动,不发声时,静止不动。 B组: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按住音叉,振动停止。 C组:晃动水瓶,水振动发声,停止晃动,发声停止。 D组:吹吸管,空气柱振动发声,停止吹,发声停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在实验中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是振动。学生在实验中,眼看、耳听、触觉到的都是观察的内容。明确观察的目的,什么条件下有现象发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学生动手实验,体会发声的特点。 教师提问:物体的发声一定振动吗?敲桌子、吹笔帽,能发出声音,却看不到振动,是不是还有一种类型的声音是物体不振动的?请你利用身边的器材或教师提供的器材证明发声物体在振动。小组交流后,请小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