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07503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4-06-1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5次 大小:1647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政治,哲学,必修,2019,统编,高中
  • cover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案 【课标要求】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科学精神:能够对联系的观点进行分辨和比较。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公共参与:在生活中能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问题导学】 1.何为联系?它具有哪些特征?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给了我们怎样的方法论启示?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给了我们怎样的方法论启示? 4.系统优化的含有与方法论 【互动探究】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素有“长江之肾”之美誉,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世界白鹤越冬栖息地。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鄱阳湖湖区水质下降明显,由Ⅱ类水下降为Ⅳ类水;湿地面积逐年缩小,区域生态保障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也存在下降的风险。 鄱阳湖治理迫在眉睫。近些年来,江西省重拳治理河湖乱象,推进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问题常态化规范化;逐步完善法规体系,颁布管理条例,发布采砂规划,建立九部门开展河道采砂联合整治行动机制,部署开展打击非法采砂专项行动等一系列重大执法行动;创新湖泊保护制度,明确将湖泊保护情况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内容,为保持“一湖清水”增添了一把法治利剑;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强化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资源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江西省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让治水管水的成效长期巩固、长久惠民。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江西省是如何开展鄱阳湖治理工作的。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时代强音。诚如斯言,青少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的人群。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少年的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未来的中国梦,有怎样的青少年,我们就有怎样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的谆谆教导,这应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地方的行动指南。毕竟,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 结合材料,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有关知识,分析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 【知识归纳】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联系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含义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区别 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联系 自在事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