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08414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表格式)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51228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民族,两晋,交融,历史,南北朝,三国
  • cover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制度演进、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发展等新的成就。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从单元标题来看,民族交融和大一统是主题。民族交融状况、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成就均与当时的制度变革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一课强调的“民族交融”实际上就是华夏认同的加强。 二、教材分析 【链接旧知】 本课相关内容在初中都有详细的介绍。《三国鼎立》一课,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个子目介绍了三国的由来。《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分“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三个子目介绍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分“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子目,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课,分“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目,介绍了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相关史事。 【立足单元】 单元标题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单元内容包含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的史实和概念有三国鼎立、孝文帝改革、贞观之治、安史之乱、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等。故根据本单元两个大概念“民族交融”和“大一统”,把本单元四节课的内容整合为三个主题:主题1:三国至隋唐的政权更迭与制度创新;主题2:三国至隋唐的民族交融与社会发展;主题3:三国至隋唐的思想文化新成就。此外,在设计第二单元的课程时,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各朝代、区域之间深层的历史关联。 【聚焦本课】 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三国与两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子目的排列体现出该阶段朝代的更迭,但是这样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细节繁多,琐碎凌乱,教、学都不容易。故按照中国古代史学习的脉络,提取大概念来梳理本课内容,确定授课思路。欲将本课内容凝练为三条主题线索:“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这三条线索也可以实现前伸后延的扩展,是囊括短时段—中时段—长时段的历史线索。其中指向的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与加强,这为大一统的重生之路提供了文化纽带。 本课还需引导学生注意深层的历史联系:第一,该时段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局面,其余多数时间都是由来自西、北的少数民族主导局势,形成比较长时期的政权分立,从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对峙,国家呈现分裂状态。第二,长期政权分立和对峙,正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文化,政权模式都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汉族在发展中也吸收了少数民族成分。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流亡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KUD模式下教学目标 【学生将知道(K)】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序(政权)和空间(疆域)更迭的历史脉络,了解这一时期从分裂、战乱走向大一统的历史进程;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创新;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北人南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学生将理解(U)】 理解该时期的民族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理解在战乱、迁徙、杂居、交往中各民族共性增多,促进民族交融、制度创新、社会发展和思想文化进步;理解“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在“民族交融”过程中多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同时培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识。(时空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