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0940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秋水》课件(共14张PPT)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2903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
  • cover
课件14张PPT。 《秋水》 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 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通过河伯认识前后变化的对比,理解本文寓意。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 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战国 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 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 读准下列字音: 仲尼 欣然 两涘 渚崖 少仲尼之闻 殆矣 (zhòng) (sì) (shǎo)(xīn) (zhǔ) (dài)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随着时令, 名为状黄河通“径”这样通“辨”,辨认在这种情况下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形容词尾认为美景,形为名向东,名为状是到达脸朝东也作“望羊”,仰视的样子海神若认为没有谁宾语前置的标志这样说小看,形作动轻视,形为动不取独尽到达危险表被动,被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返文言知识通假字: 泾流之大不辩牛马(同“径”,径直) (同“辨”,辨别,区别)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东面而视: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向东,名词作状语脸朝东,名词作状语。小看,轻视。形容词用作动词。秋水时至按时,按季节。名词作状语古今异义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至于 古: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词, 意为“到达”。 今:连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东面 古:脸朝东。 今:方位名词,东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河 古:专指黄河。 今:河流。 于是 古:在这时候。 今:顺接连词。特殊句式“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者…..也”表判断;宾语前置,即“莫若己”,“谓我也”)(“见……于……”表被动)思考: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 2、本文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3、从这则故事中,我们看出河伯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中我们可以获得那些启示呢? 4、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样的特点? 庄子的故事 故事一:相传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干,派了使臣,带了千金重礼,想聘他为相。他对楚国的使臣说:“千金是很重的财物,卿相是尊贵的地位。你难道没有看到祭祀用的牛吗?人们养它几年,然后给它披上绣花的衣服,送进太庙,杀了祭祀。到这时,它即使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小猪也不行,你快走吧,不要玷污我。 他还问了两个使臣:“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水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里活着。” 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故事二:有一次,庄子到楚国去,路上见到一个髑髅,他枕着髑髅睡觉,髑髅给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