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11782

6.1《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318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格式,统编,选择性,必修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教学目标 1.运用摘录式札记,品读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情意。 2.采用评论式札记,品味诗歌语言,鉴赏人物形象。 3.借助心得式札记,品鉴诗歌语言,探究诗歌价值。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习用札记的方式,多角度感受诗人与大堰河之间的真情。 教学难点: 1.借助札记,探究诗歌背后的时代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中有这样一句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创作总是先有内在的情感波动,然后通过文辞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会显现,被人所理解。这样的表述也类似于“以意逆志”,在传承经典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要和经典作品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古代有作注作笺,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札记”的方式,与中国新诗来一场诗意的对话与品鉴。 所以今天我们这堂课的核心任务是:品味诗歌语言,撰写鉴赏札记。 一、札记定义 那么什么是札记呢?清代王筠《菉友肊说》:“或学而有得,或思而有得,辄札记之。”札记,是指读书时摘记的要点以及所写的心得。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比如: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陈晋 《读毛泽东札记》 博尔赫斯《面前的月亮·圣马丁札记》 古往今来,不同的文人学者都对经典作品留下了自己的札记,留下了自己的注解。对于经典作品而言,也就具有了永恒的鲜活的时代意义。为诗歌作札记是一种新的对话,新的解读,新的启发,也是对诗歌文化另一种方式的传承。札记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典型的三种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大堰河———我的保姆》。 【学习任务一】运用摘录式札记,品读诗歌语言 学习活动一:自由朗读,划出令你印象深刻的字、词、句,摘录一二,有感情地读一读。 摘录式札记:摘录作品中有特色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以供品读和运用。 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开头就出现了四次,朗读时如何读出不同呢? 题目:《大堰河———我的保姆》(颂扬赞誉) 第1节第一行: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客观介绍) 第1节第四行:大堰河,是我的保姆(重读,强调肯定) 第2节最后一行:大堰河啊,是我的保姆(语调舒缓,难忘缅怀) 由此我们发现,同一句诗,如果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就正常读,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就可以放慢一些语调,关键词要重度,语气词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定。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朗读诗歌首先就应该精读其语言。每一首优秀诗歌都是诗人反复锤炼、仔细咂摸之后才完成的作品。《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只有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才能逐层感知诗歌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活动二:分析语言特色,体会诗歌情意 同学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无论是追求语言的准确、清晰、恰当,还是生动、形象、传神,都和遣词造句的能力有关。推敲锤炼,品读出彩的语言,应当成为我们的追求。这首诗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品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1.反复、复沓 ①第3节首尾反复吟唱“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②第4节、第6—11节首尾反复吟唱。比如“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等。 ———复沓又叫复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