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12305

2024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湖南卷05长沙(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38308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共20道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在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 ) A. 黄河流域的发展 B. 阶级分化的特点 C. 禅让制度的盛行 D. 原始农耕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在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可知,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出现了贫富差距,B项正确;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属于长江流域,排除A项;禅让制度是原始社会的人类建立起来的有效的政权更迭制度,陪葬品的多寡主要反映了社会阶级的分化,无法说明禅让制度的盛行,排除C项;陪葬品的多寡主要反映了社会阶级的分化,无法反映原始农耕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 1959年被发现并开始发掘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由北部的宫殿区、南部的手工业作坊区构成,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印证了( ) A. 夏王朝的存在 B. 炎黄传说的真实性 C. 禅让制的推行 D. 殷商王朝的兴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由北部的宫殿区、南部的手工业作坊区构成”和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等墓葬区,反映了夏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印证了夏朝的存在,A项正确;该遗址不能说明炎黄传说的真实性,排除B项;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材料没有体现禅让制,排除C项;殷商在夏朝之后,遗存也不能说明王朝兴衰,排除D项。故选A项。 3. 周王朝对青铜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guǐ)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反映出当时( ) A. 分封制下等级森严 B. 铁器的逐步推广 C. 分封制在逐步瓦解 D. 由游牧转入农耕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干“周王朝对青铜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guǐ)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A项正确;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下等级森严不能反映分封制逐步瓦解,排除C项;由游牧转入农耕与题干无关,不符合周朝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4. 从如图中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秦暴政引发秦末农民大起义 B. 陈胜吴广的起义方向是自西向东 C. 陈胜吴广的起义是第一次农民起义 D. 陈胜吴广起义控制了大泽乡地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地图信息,由“大泽乡”和图例上提示,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