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12818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74863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2课,民族,大团结,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14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 中国现代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叙述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内容要求〗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1.3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2、2022年课标解读: 1)历史解释:通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理解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内涵和特点;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阻碍因素。 2)时空观念: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知道我国民族自治区的分布;通过《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葡萄牙割占澳门地区示意图》,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查阅资料,了解《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与特点。 3)史料实证:通过研读相关史料,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涵;察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视频,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知道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大原因;梳理海峡两岸关系缓和的史实,分析影响海峡两岸交流发展的因素。 4)家国情怀: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唯物史观:通过香港、澳门回归这一成功实践,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政策和努力,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1)维护民族团结 学习要点: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学习提示: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初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2)祖国和平统一 学习要点:“一国两制”;香港、澳门的回归;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学习提示: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学习延伸: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 2.单元大概念架构 单元时空背景: 1)国际:①美苏冷战;②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逐渐建立外交关系;③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发展受挫;④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2)国内: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大团结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在“一国两制”政策下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讲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从历史和现实出发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项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民族地区的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战略举措上采取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介绍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成功实施;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