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15122

第3讲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课件(共37张PPT)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22680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7张,专题,二轮,历史,统编,高三
  • cover
(课件网) 第 3 讲 中国古代的官员 选拔与管理制度 2024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首先,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若离开人事单来看制度,则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似乎枯燥无味,无可讲。 第二,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存在,也不能推行。 第三,制度虽像勒定为成文,其实还是跟着人事随时有变动。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第四,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利避而判定。而所谓利弊,则指其在当时所发生的实际影响而觉出。因此要讲某一代的制度得失,必需知道在此制度实施时期之有关各方意见之反映。 第五,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节选) 理解“政治制度”的准则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2021—2023) 备考建议 古代官员 选拔管理 3年7考(选择题5次,非选择题2次) 选官制度和官员的考核监察融合到专制主义内容里进行复习,关注中央机构的构成和发展演变。 考情分析 角度 西周至春秋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选官 制度 世官制 举荐和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选官 标准 贵族血缘 才能和军功 名望和才能 家世、道德和才能→只看家世 特点 官位世袭 缺乏制度化 地方官推荐 形式多样化 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作用 贵族世代 垄断高官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一、选官制度 (一)先秦至魏晋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角度 隋唐 两宋 官员选拔 科举制 (1)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要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特点:统一组织;分科考试;择优录用 (1)誊录与糊名;三级考试;殿试 (2)“取士不问家世” (3)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官员考核 (1)考核部门:尚书省吏部 (2)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 (3)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作为考核标准,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的升降 制定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官员监察 (1)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2)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对地方威慑较大 (1)中央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则划分路作为监察区 (2) 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 (三)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角度 明朝 清朝 官员选拔 科举制 (1)分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2)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 (3)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采用“八股文”形式 (4)为保证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明朝会试实行南北卷,后演变为南北中卷 官员考核 制度严密 (1)考满:分“初考”“再考”“通考”,以考核结果作为官员升迁或降、调依据 (2)考察:包括朝觐考察和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 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官员监察 制度严密 (1)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 (2)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3)御史和给事中品级虽低,但权力很大 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但都察院作为皇帝“耳目风纪之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