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20743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精练卷(21.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日期:2024-06-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5235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精练卷(21.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福田期末) 下面是小历同学进行主题式学习时涉及的时间轴,其学习的主题是(  ) 1999年:神舟一号首次飞天之旅 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 2008年:神舟七号首次太空行走 2021年:神舟十二号首次进入空间站 2023年:神舟十六号首位科学家进驻空间站 A.两弹一星 B.航天工程 C.钢铁长城 D.通信技术 2.(2023八下·海南期末)(3分)神舟一号在太空中共飞行了21个小时,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这一成就表明中国(  ) A.空间技术已超越世界所有国家 B.空间站开启长期有人在轨模式 C.空间技术得益于国外先进技术 D.综合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3.(2023八下·海南期末)(3分)他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他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钱三强 D.杨利伟 4.(2023八下·海南期末)(3分)如图是中国邮政于2022年9月7日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九)》纪念邮票,该邮票是为了纪念(  ) A.杂交水稻之父 B.“铁人” C.解放军好战士 D.党的好干部 5.(2023八下·沛县期末)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向世人昭示了我国(  ) A.载人航天技术的进步 B.国防实力的增强 C.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D.粮食问题的解决 6.(2023八下·沛县期末)为了掌握时间,不同时代的人们选择不同的方式。“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出(  ) A.通讯手段的进步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生活方式的变化 D.民众素质的提高 7.(2023八下·石嘴山期末) 如图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名称是(  ) A.东方红1号 B.东方红2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二号 8.(2023八下·石嘴山期末)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还不错。人们的感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窝头和野菜物美价廉、便宜实惠 B.现阶段我国粮食依然供应不足 C.饮食讲究粗细搭配、营养均衡 D.人们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9.(2023八下·运城期末)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以上材料认为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主要原因是(  ) A.称霸全世界 B.打击帝国主义 C.发展新科技 D.提高国际地位 10.(2023八下·昌平期末)右侧表格内容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是(  ) A.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B.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C.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D.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11.(2023八下·黄埔期末)“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感动中国这一颁奖词描述的人物是(  )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邓稼先 12.(2023八下·晋安期末)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这句话叙述的是“两弹一星”研制的(  ) A.背景 B.条件 C.性质 D.意义 13.(2023八下·仓山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变化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