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24858

综合题突破一 工艺流程与物质结构综合题 学案(含答案)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日期:2024-06-1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5次 大小:19393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综合,二轮,化学,高考,2024年,答案
  • cover
综合题突破一 工艺流程与物质结构综合题 命题角度1 以物质制备为主体的工艺流程题 1.(2023·广东卷)Ni、Co均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从处理后的矿石硝酸浸取液(含Ni2+、Co2+、Al3+、Mg2+)中,利用氨浸工艺可提取Ni、Co,并获得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氨性溶液由NH3·H2O、(NH4)2SO3和(NH4)2CO3配制。常温下,Ni2+、Co2+、Co3+与NH3形成可溶于水的配离子:lgKb(NH3·H2O)=-4.7;Co(OH)2易被空气氧化为Co(OH)3;部分氢氧化物的Ksp如下表。 氢氧化物 Co(OH)2 Co(OH)3 Ni(OH)2 Al(OH)3 Mg(OH)2 Ksp 5.9×10-15 1.6×10-44 5.5×10-16 1.3×10-33 5.6×10-12 回答下列问题: (1)活性MgO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_。 (2)常温下,pH=9.9的氨性溶液中,c(NH3·H2O)_____c(NH) (填“>”“<”或“=”)。 (3)“氨浸”时,由Co(OH)3转化为[Co(NH3)6]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4)(NH4)2CO3会使滤泥中的一种胶状物质转化为疏松分布的棒状颗粒物。滤渣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出现了NH4Al(OH)2CO3的明锐衍射峰。 ①NH4Al(OH)2CO3属于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②(NH4)2CO3提高了Ni、Co的浸取速率,其原因是_____ _____。 (5)①“析晶”过程中通入的酸性气体A为_____。 ②由CoCl2可制备AlxCoOy晶体,其立方晶胞如图。Al与O最小间距大于Co与O最小间距,x、y为整数,则Co在晶胞中的位置为_____;晶体中一个Al周围与其最近的O的个数为_____。 (6)①“结晶纯化”过程中,没有引入新物质。晶体A含6个结晶水,则所得HNO3溶液中n(HNO3)与n(H2O)的比值,理论上最高为_____。 ②“热解”对于从矿石提取Ni、Co工艺的意义,在于可重复利用HNO3和_____(填化学式)。 命题角度 2 以分离、提纯为主体的工艺流程题 2.(2022·广东卷)稀土(RE)包括镧、钇等元素,是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撑。我国南方特有的稀土矿可用离子交换法处理,一种从该类矿(含铁、铝等元素)中提取稀土的工艺如下: 已知:月桂酸(C11H23COOH)的熔点为44 ℃;月桂酸和(C11H23COO)3RE均难溶于水。该工艺条件下,稀土离子保持+3价不变;(C11H23COO)2Mg的Ksp=1.8×10-8,Al(OH)3开始溶解时的pH为8.8;有关金属离子沉淀的相关pH见下表。 离子 Mg2+ Fe3+ Al3+ RE3+ 开始沉淀时的pH 8.8 1.5 3.6 6.2~7.4 沉淀完全时的pH / 3.2 4.7 / (1)“氧化调pH”中,化合价有变化的金属离子是_____。 (2)“过滤1”前,用NaOH溶液调pH至_____的范围内,该过程中Al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过滤2”后,滤饼中检测不到Mg元素,滤液2中Mg2+浓度为2.7 g·L-1。为尽可能多地提取RE3+,可提高月桂酸钠的加入量,但应确保“过滤2”前的溶液中c(C11H23COO-)低于_____ mol·L-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①“加热搅拌”有利于加快RE3+溶出、提高产率,其原因是_____。 ②“操作X”的过程为先_____,再固液分离。 (5)该工艺中,可再生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写化学式)。 (6)稀土元素钇(Y)可用于制备高活性的合金类催化剂Pt3Y。 ①还原YCl3和PtCl4熔融盐制备Pt3Y时,生成1 mol Pt3Y转移_____ mol电子。 ②Pt3Y/C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电极材料时,能在碱性溶液中高效催化O2的还原,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 命题热点一 流程中物质的处理、转化与跟踪 题空1 原料的预处理 【必备知识】 方法 目的 解题指导 粉碎、 研磨 将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磨成粉末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也是提高“浸出率”的方法之一 浸取 水浸 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1)加热、搅拌、适当提高酸(或碱)浓度,可以加快浸出速率;增加浸出时间可使样品充分溶解,可提高浸出率 (2)酸溶时所加酸的量不能太多 ①过量的酸可消耗后续调节pH所加的碱性试剂 ②如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