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27371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4次 大小:791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孟德尔,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学案
  • cover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学案 【学习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自由组合的现象。 3.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4.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难点  对于孟德尔提出假说的内容,是较简单,但是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内容,依据是什么。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才可以让学生真正领会知识建构过程,同时也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提出问题的依据”的内容是本节课难点,同时也重点。 【预习新知】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过程与结果 2.性状的显隐性 (1) (2) 3.相对性状的分离比 (1)每对性状都遵循分离定律。 (2)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共有4种不同性状表现,即: ①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②两种新类型(重组类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填写对应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P 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yyrr)          ↓ F1     黄色圆粒(YyRr)          ↓ F2        ? 3.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配子结合方式:16种。 (2)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9种。 (3)F2的表现型:4种。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 1.方法 测交法,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 2.结果及结论 孟德尔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 (1)F1产生四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2)F1是双杂合子。 (3)F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表现为自由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 1.发生时间:形成配子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3.得出结论: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1)正确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自花传粉,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③花较大,人工去雄和异花授粉较方便。 (2)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一对到多对 ①生物的性状多种多样,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如果有n对性状自由组合,后代的性状组合会有2n种,这是很难统计的。 ②孟德尔采取了由单因素(即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因素(即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孟德尔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从而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的比例,并最终解释了这些现象。 (4)运用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 孟德尔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按“提出问题→实验→假设(解释)→验证→总结规律”的科学实验程序进行。 (5)创新的验证假说 孟德尔创新性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证实了对实验现象的解释,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并归纳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①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②基因型:指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dd等。 ③等位基因: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2)孟德尔被后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1.杂交育种 (1)概念: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2)优点:可以把多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 2.医学实践 人们可以根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遗传盗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