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27416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学案(有答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1968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种群,基因,组成,变化,种的,形成
  • cover
6.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学案 【学习目标】 1.阐述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的内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阐明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阐明物种、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等概念理解物种的形成过程及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物种的形成过程及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预习新知】 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1.种群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如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或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都可以看作一个种群。 (2)特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频率 (1)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2)计算:。 (3)影响因素:突变、选择、迁移等。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 一定区域 的 同种生物全部个体 的集合叫做种群 2、种群中基因传递的特点: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 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 3、基因库的概念:一个种群中 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4、基因频率的概念: 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叫作基因频率 5、自然界中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6、基因突变率:基因突变个体数占被观察个体总数的比率 7、基因突变数:每一个基因的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在一个种群中基因的突变数量仍然很大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1.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1)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 (2)可遗传变异的形成、特点和作用 ①形成:a.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b.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②特点:随机的、不定向的。 ③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是由生存环境决定的。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1)原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隆。 (2)结果: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物种的概念 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2.隔离的概念:不同物种之间一边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 ,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隔离 (1)概念: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2)常见类型 项目 类型 发生范围 结果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间 ①不能相互交配; ②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地理隔离 同种生物 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3.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4.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 【易错提示】 1.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 ①区别 a.范围:种群是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物种是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的。 b.判断标准: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物种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在自然条件下能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无生殖隔离)的一群生物。 ②联系 a.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 b.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 2.突变和基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