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30823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11135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19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文学常识 (一)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介绍 ZUOZHEJIESHAO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梦得,一字偓佺,北宋官员。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今湖北省黄冈县南方)。 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 人物介绍 RENWUJIESHAO 张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品介绍 ZUOPINJIESHAO 内容理解 (二) -记承天寺夜游- 作品原文 ZUOPINYUANWEN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注释及译文 ZHUSHIJIYIWEN 重点字词 ZHONGDIANZICI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这里指门。 高兴的样子 散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重点字词 ZHONGDIANZICI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遂:于是,就 至:到 共同,一起 庭院里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考虑,想到 重点字词 ZHONGDIANZICI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形容水的澄澈。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原来是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重点字词 ZHONGDIANZICI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清闲的人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译文 YIWEN 课堂练习 (三) -记承天寺夜游- 课堂练习 KETANGLIANXI 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欣然起行: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 高兴的样子 只是 - 文言文阅读- 课堂练习 KETANGLIANXI 2.下列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文言文阅读-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 课堂练习 KETANGLIANXI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文言文阅读- A.“欣然起行”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