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31152

第21课《创造宣言》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73833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1课,创造宣言,课件,38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创造宣言 作者:陶行知 PART.1 课前讨论 你认为什么是 “创造”? 什么是创造? 如果要写一篇关于“创造”的文章, 你会如何确立题目, 如何选用材料呢? 李白;居里夫人;贝多芬 李宁;余华;屠呦呦 图中人物: 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是怎样理解“创造”的? PART.2 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陶行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景星学社社员。 陶行知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 陶行知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景星学社社员 作者简介 注:景星学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非政府国际文教组织,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国际学术组织,也是首个中国国人在西方世界创建的以汉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组织。 作品简介 本文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创造宣言。 生字词 遁词 鲁钝 中伤 懦夫 zhòng dùn huàn nuò 灌溉 画龙点睛 豢养 自暴自弃 走投无路 山穷水尽 guàn gài PART.3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请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以“东山樵夫”割树苗为喻,揭示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鼓励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开宗明义,总领全文,提出“我们要创造”这一总论点。 (第1段) (2-4段) (5-11段) (12-16段) 阐释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一分论点。 批驳了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整体感知 2.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 文题的意思是:对创造的宣告,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坚定信念。题目虽为“创造宣言”,但不是讲一般的创造,其话题范围是教育问题,是在教育育人这个领域里讲创造。 整体感知 3.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 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 作者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 PART.4 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 1.为什么说“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 教师的创造工作是一项集体活动,创造的成败属于集体,不属于个人,号召教师要团结协作。 内容探究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2.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 内容探究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2.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这句话怎么理解?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内容探究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