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31393

广东市深圳市南山区育才部分学校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119498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东市,一模,解析,原卷版,试题,化学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育才教育集团初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说明: 1.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好。 2.全卷共6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化学:1-16题:物理:17-35题: 根据题号请将答案填写到对应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其答案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共12小题,1-8题每小题1.5分,9-12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喜庆、祥和的甲辰龙年春节刚刚过完。下列广东非遗、民俗都与“龙”有关,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深圳舞草“龙” B. 广州砖雕“龙” C. 梅州烧火“龙” D. 佛山剪纸“龙” 【答案】C 【解析】 【详解】A、舞草“龙”,是舞草扎的“龙”,在扎“龙”的过程中只是改变了草的形状,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砖雕“龙”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烧火“龙”的过程中包含着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剪纸“龙”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C。 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氢分子: B. 氧化铝: C. 2个氯原子: D. 氢氧化钠: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氢分子表示为:H2,符合题意; B、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Al2O3,不符合题意; C、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氧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NaOH,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有关高强度钢说法正确的是 A. 高强度钢的含碳量比生铁高 B. 钢不导电也不导热 C. 高强度钢的硬度比纯铁硬度小 D. 高强度钢属于合金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强度钢是铁的合金,含碳量比生铁低,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B、钢属于金属材料,能导电。导热,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高强度钢是铁的合金,所以高强度钢的硬度比纯铁硬度大,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D、高强度钢是铁的合金,属于合金,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择D。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先通入氢气排出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B. 液化天然气时,降温使天然气液化,分子间间隔变大 C. 空气中加热细铁丝时,可以观察到火星四射 D. 验满氧气时,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已集满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先通入氢气排出空气,防止发生爆炸,选项正确; B、液化天然气时,降温使天然气液化,分子间间隔减小,选项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加热细铁丝时,可以观察到火星四射,选项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氧气时,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处,若复燃则已集满,选项错误; 故选A。 5. 了解化学药品标识,是学习化学基础知识重要环节之一,在生活中运输氢氧化钠固体的包装箱上应张贴的标识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不具有毒性,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和苛性钠,具有腐蚀性,应贴腐蚀品的标志,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自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