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34221

2.1.1减数分裂的学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3次 大小:3298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1.1,减数分裂,学案
  • cover
2.1.1减数分裂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及其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受精过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阐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模型建构来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3素养目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学习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 【预习新知】 精子的形成过程 1.场所:睾丸。 2.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1)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非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进行配对的染色体。 3.联会和四分体 (1)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4.过程 (1)减数分裂前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减数分裂过程 ①减数分裂Ⅰ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 中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依附在纺锤丝上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并移向细胞两极 ②减数分裂Ⅱ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      。 2.细胞的变化:  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所有细胞的细胞质都进行不均等分裂吗 为什么 【深化探究】 1、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辨析 甲        乙 第一组 同源染 色体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如图甲中的A和B,C和D 非同源 染色体 形状和大小一般不相同,来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图甲中的A和C、A和D 第二组 姐妹染 色单体 连在同一个着丝粒上的染色单体。如图乙中的1和2、3和4、5和6、7和8 非姐妹 染色单体 连在不同的着丝粒上的染色单体。如图乙中的1和3、4、5、6、7、8 第三组 联会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如图乙中A和B构成一个四分体,C和D构成一个四分体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比较 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过程的比较(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N) 项目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分裂过程中 细胞名称 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 着丝粒变化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数目变化 2N→N(减半) N→2N→N 核DNA数目变化 2N→4N→2N 2N→N(减半) 染色体主 要行为 有联会现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染色单体 有(4N)→有(2N) 有(2N)→无(0) 同源染色体 有(N对) 无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项目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不 同 点 场所 睾丸 卵巢 细胞质分裂 均等分裂 主要是不均等分裂 子细胞数目 1个精原细胞→4个精子 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3个极体(消失) 是否变形 是 否 相同点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