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测平均速度 鲁科版物理练习 1.如图是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____ ) A.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B.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3m处 C.从第3s开始,vA>vB,第5s时A、B相遇 D.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解析】解:A、由图知,B通过的路程为10m-5m=5m,所以A的平均速度大; C B、由图知,A在O点,故B错误; C、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A的斜率大,即有vA>vB,第2s时A、B的路程相同,故C正确。 D、A从原点出发,A在B运动3s后开始运动。 故选:C。 2.如图所示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导航截图,由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____ ) A.60km/h B.10km/h C.10m/s D.6m/s 【解析】解:剩余路段的路程s=24km,需要的时间t=40min= h; 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v= = =36km/h=10m/s。 C 3.如图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由A点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经过B、C两点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h:min:s)( ____ ) A.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B段的平均速度 B.为减小实验中时间测量的误差,可将斜面倾角增大一些 C.测运动中BC段的平均速度时,可以让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量小车到底端的运动时间 D D.在测量小车AB段的运动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解析】解:A、由图可知AB=1m;上半段的时间为:t1=7s; 小车全程的路程为:sAC=2m;全程的时间为:tAC=5s; 所以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为:vAB= = ≈0.33m/sAC= = =0.5m/s,故A错误; B、斜面坡度越大,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故B错误; C、因为小车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不为零,从B点由静止释放是错误的; D、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由公式v= 知,故D正确。 故选:D。 4.在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强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 ) A.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强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B 【解析】解:AB、由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可知,所以做变速运动,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 C、由图象可看出,小强的路程大于小明的路程,即小强跑得快; D、全过程中,所用时间相等,故D正确。 故选:B。 5.若把从西北路到北门的路程依次等分为a、b、c三段,一同学骑车从西北路到北门时,在a段运行的平均速度是8m/s,b段的平均速度是9m/s;c段运行的时间比a段多Δt( ____ ) A.7m/s B.7.2m/s C.7.5m/s D.8.5m/s B 【解析】解:设三段路程均为s, 根据速度公式v= 可知在a段运行的时间t1= , 在b段运行的时间比t5= , 在b段运行的时间比a段少Δt,则Δt= - , c段运行的时间比a段多Δt,则c段运行的时间t3=t1+Δt= + - = ,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该火车在c段运行的平均速度v3= = =7.2m/s。 故选:B。 6.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体( ____ ) 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m/s C 【解析】解: A、在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1= = =2m/s; 物体在30~4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0~4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40m=40m, 其速度为v8= = =3m/s。 所以,物体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小。 B、由图象可知,所以物体在4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整个40s时间内,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 = ,故C正确; D、由图象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