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36534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222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 cover
《宿新市徐公店》是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首古诗,诗人通过对农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暮春画面。 首先,从题目和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夜晚住宿在新市徐姓人家开的客店里,所见所感都是围绕农村的自然风光。首句“篱落疏疏一径深”,以“篱落”和“一径”为线索,勾勒出农村的景象。篱笆稀疏,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而“一径深”则表明山道只有一条,且很长,延伸向远方。这样的描述,既体现了农村的宁静,又展示了其广阔的空间感。 其次,诗的第二句“树头新绿未成阴”,点明了这是暮春季节。新叶刚刚长出,但还没有形成浓密的树荫,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即将过去。 然后,诗的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通过描绘儿童追逐黄蝶的场景,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儿童的“急走”和“追”,以及蝴蝶的“飞入菜花”,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一幕幕生动的画面。而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儿童们无法找到,又给人一种既紧张又有趣的感觉,进一步体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 此外,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无论是篱笆、小径、新绿,还是儿童、黄蝶、菜花,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总的来说,《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诗意的古诗,通过对农村景色的描绘和儿童活动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中描绘的农村暮春景色和儿童追蝶的场景。 2. 难点:体会诗人寄寓在诗中的情感,以及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 微笑地走进教室,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候交流,营造轻松的氛围。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3. 展示春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学生活动: 1. 积极回应教师的问候,表现出对课堂的期待。 2.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描述春天的景色,如“春天有嫩绿的树叶、美丽的花朵和温暖的阳光。” 3. 观看图片,认真听教师的引导,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师生互动: 教师:“看来大家对春天都有很深刻的印象,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学生:“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 示范朗读古诗,注意语调和节奏。 2. 提问:“你们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3. 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学生活动: 1. 认真听教师朗读,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节奏。 2.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节奏。 3. 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我觉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很美的春天场景。” 师生互动: 教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谁能告诉我,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学生A:“我觉得这首诗很有画面感,我好像看到了春天的田野和花朵。” 教师:“很好,你描述得很生动。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B:“我觉得这首诗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就像是在春天里散步一样。” 教师:“非常棒,你们都很会感受诗歌的情感。现在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三)逐句解读,深入理解 教师活动: 1. 逐句解读古诗,解释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