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36698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1次 大小:205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高二
  • cover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素养聚焦 1.通过史料实证,探究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和影响。2.立足于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认识民居演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4.能够从多维度对中外各地民居的差异和特征进行历史解释。 【问题导学】 1、人类居住形式的变化 2、村落的出现的原因、表现、特点、影响 3、集镇的兴起原因、过程 4、中国古代集镇的发展演变 5、城市的产生、特征、发展 6、中国古代城市 7、西方古代城市 8、欧洲中古时期城市 9、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与民居特点 10、古埃及民居特点 11、古代中国民居特点 12、古希腊罗马民居特点 13、印第安人民居特点 【历史概念】 1、聚落 聚落,是人类住屋及其附带的各种营造物之集合体。狭义的聚落指村落、村庄。如《汉书.沟洫志》所说的“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广义的聚落指人们居住的地方,范围包含城市。考古学中所说的聚落形态包括村落与城市。聚落既指人工形成的居住环境,也指人类社会集体聚居或聚集的状态,还指由人类社会和居住环境形成的整体。研究传统聚落有四个基础:自然生态系统、经济技术系统、社会组织系统、文化观念系统。道萨迪亚斯在“人类聚居学”中将人类聚居划分为乡村型聚居和城市型聚居。针对聚落展开的研究与探讨,目的在人而不在聚落遗址及留存物,通过聚落遗址储存的人类活动信息这一载体,探讨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生产活动、社会组织等问题,在解读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同时追寻人类社会进化的轨迹。2、城市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推动力量,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作用、政治因素、社会结构、技术条件等。 3、中国古代城市 “城市”是由于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而形成的较大居民点,是相对于“农村”这一概念而言的。通常把四周围绕的城墙作为城市的一种标志。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城”属于政治范畴,最初的城是具有防御性质的,并且是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市”属于经济范畴,指买卖交易和交换的场所。 【知识建构】 【材料导读】 材料 中国传统建筑是和中国大家族完美结合的,四合院是其典型代表。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中讲求“坎宅巽门”,正房必朝南,大门一般留在东南方向;西南方向最不祥,那个地方一般就会设置厕所。影壁必须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正对院门,为的是遮挡院子里外杂乱的景物,也是为了避免邪气进了自己的家。在标准的四合院里,还有一个二道门,二道门是主仆之间的界限;对于女性而言这扇门再往外的地方就不能去了。在四合院的居住中,兄弟之间,正房、偏房之间都有严格规定。住在里面的人都要严格遵守。 ———摘编自《安得广厦千万间》 (1)依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国四合院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合院存在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特点:院落设置讲求吉利,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居住方位讲究尊卑等级、男女有别,与宗法制结合。 (2)意义:承载着传统文化与民风民俗;有利于家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也容易造成生活模式和思维的固化。 【随堂导练】 1、“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2、“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