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38248

第 1 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7次 大小:855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第 1 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线索 【学习目标】 1、了解先秦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认识中央权力有集中的趋势 2、了解秦至清朝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与发展,认识其意义与局限 【重点难点】 重点:秦汉至明清的中央行政演变。 难点:秦汉至明清的地方治理演变。 【 问题导学】 1.先秦时期有哪些政治制度?商朝内外服制度与西周分封制有哪些异同? 2.原始民主传统的特点与影响是什么?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秦朝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4.汉代中朝的作用和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内容与意义是什么?宋朝二府三司如何分工? 5.从秦到清朝,中央的行政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6.秦朝郡县制的运行机制是什么?有何作用?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异同。 7.郡国并行制度有何特点?从东汉到清朝地方行政体制有哪些变化?元朝有何创新? 8.分析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趋势。 9.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10.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历史概念】 1. 内外服制度 内外服制度又称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即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即由邦伯管辖的地区。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2.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中“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洽,是一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家与国的同构状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过来,由此产生的"家国同构"观念不仅未能促进家与国的良性互动,反而使两者拉开了距离和走向对立。同时,它还将出于自然之情的孝与忠互相结合,要求臣民对君主不仅要作理性上的绝对服从,而且还要作感性上的认同,使其政权的“合法性”变得更加牢靠。最后,它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3.文书制度 秦朝在统一文字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文书档案制度的改革。“以文书御天下”是对文书作用的最好概括。秦朝制定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尊君抑臣的文书制度,其对文书的名称、体式及文书档案管理制度都有详细的规定。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皇帝的专断权力,加强了秦朝的档案事业的发展,也对其后朝代档案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中外朝制度 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逐渐成为中央决策机构,直接受命于皇帝;外朝又称外廷,指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成为执行机构。中外朝制度形成的根源在于汉初政治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矛盾,是君权与相权斗争的产物,其限制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巩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建构】 【材料导读】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隋初沿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