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38904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课件(共1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103196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三,PPT,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导入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思乡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李杜”。爱饮酒作 诗,喜交友。其诗风雄奇飘逸, 艺术成就极高。其诗歌对后世产 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作者生平 三、背景介绍 天宝三年,李白第三次游洛阳。这一年李白受诏入宫已经三年。初入宫,唐玄宗对李白异礼有加,命为待诏翰林。李白此时以为可以平步青云,然而事实却使李白大失所望。玄宗不过是将李白作为一名文学侍从,供其娱乐而已。久之,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渐感厌倦,就浪迹酒肆。 三、背景介绍 杜甫在《饮中八仙》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正是此时李白的真实生活写照。到天宝三年春,李白上书请求还家,玄宗同意了。这一年春天,李白自长安回到东都洛阳,思归故里,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乡愁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四、诵读诗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四、诵读诗文 五、理解诗文 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笛声, 它随着春风飞入整个洛阳城。 侧耳倾听才知是一曲折杨柳, 谁又能不被勾起思乡之情呢!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五、品析诗文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点出季节和具体的时间 表明是客居 谁家玉笛暗飞声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散入东风满洛城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散”是均匀、遍布的意思,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处,为“满洛城”的“满”字设铺垫,相得益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思乡之情,被思念所笼罩。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全诗紧扣“闻”字,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笛声的幽怨激起了诗人无限的离别之感和思乡之情。 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乡,家乡。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何人,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闻 感 借笛中吹奏的 《折杨柳》曲, 表达诗人对故 乡的思念之情。 六、体味感情 朗诵诗歌 要求: 节奏要轻缓 语调要轻扬 语气要沉郁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这种民族精神不断滋养、强化着我们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眷恋又会升华为对祖国的深情,恋乡之情与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你还知道哪些思念故乡的诗文? 拓展延伸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唯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拓展延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