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41736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188627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李 凭 箜 篌 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 李贺 因声求气 李贺 李凭,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激赏。 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坚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诗体的一种,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与歌、行一样,是乐府诗。 古代西域传来的一种弦乐器,体制不一,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数种。饰有凤首的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箜篌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方扶南 《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任务一:联动感官,现音乐变化 任务二:剖析手法,知描摹技巧 任务三:解构意象,探诗人态度 1、朗读诗歌,寻找总体概括“乐之器”、“乐之境”、“乐之情”、“乐之人”的诗句。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 凭 箜 篌 引 kōng hóu wā jiāo yù jiāo yǐ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乐之器 乐之境 乐之情 乐之人 任务一:联动感官,现音乐变化 请联动多感官,从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所感知到的强弱、大小、冷热变化绘制刺激强度曲线。 轻 重 音乐推进 芙蓉泣露香兰笑 石破天惊逗秋雨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音量变化 微 宏 音乐推进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视野大小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露脚斜飞湿寒兔 冷 热 音乐推进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女娲炼石 触觉变化 石破天惊逗秋雨 露脚斜飞湿寒兔 任务二:剖析手法,知描摹技巧 请鉴赏本诗摹写音乐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写音乐的常见手法 环境渲染法、动作描绘法、 以声摹声法、以形喻声法、 联想典故法、议论抒情法、 听者反应法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环境渲染法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动作描绘法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以声摹声法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听者反应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环境渲染法 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 环境渲染法、听者反应法 以声摹声法、以形摹声法 联想典故法、环境渲染法 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 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运用比喻、拟人和通感的手法。乐声清脆时就像昆仑山上的美玉碎裂,和缓时如同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